隱藏機關打開,遊戲開始
6月份的英國威爾士小鎮塔爾伯特港,已經有初夏的氣息。在當地上高中的男孩們換上了短袖,踢完足球後,結伴去街邊的小超市買飲料。
兩個男孩走進超市,和坐在收銀台後的老闆打了個招呼,順手從靠門的冰櫃裏拿出了兩瓶能量飲料,再徑直走到了收銀台。此時,就像遊戲裏的隱藏關卡,他們成功觸發了一個跟超市老闆相關的遊戲任務:幫超市老闆拍攝視頻,就可以獲得免費的飲料回血。
男孩們選擇接受任務。他們繞過被各種英國本地零食塞得滿滿當當的貨架,站在了超市後面一處較為寬敞空地前,對着鏡頭,開始通關。
晚上六點,一個抖音賬號名為「英區謝爾比」的用戶上傳了一條43秒的短視頻。
視頻裏,畫面左側站着一個身穿紅色阿迪達斯短袖的男孩,金褐色的劉海妥帖地蓋在額前。他的雙頰泛紅,臉上還能捕捉到嬰兒肥的輪廓,在青春期激素的作用下,讓他變得結實和高大。比較之下,右邊穿着寶藍色短袖的男孩就顯得有些瘦小,他左手拿着一瓶還沒有開封的黃色能量飲品,在鏡頭前靦腆地笑着,兩個人都顯得有些侷促。
「Just copy what I say.」鏡頭外的拍攝者先用英文指導這兩個拘謹的男孩,接着用中文大喊了一聲 「虎糾!」他的說話聲短促着急,帶着濃重的鼻音,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每個詞之間像被緊緊黏合在一起,讓人很難聽清。
但男孩們似乎早就適應了拍攝者的口音,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努力模仿出類似的發音,大喊道 「虎糾」。類似的跟讀又重複了三遍,「丫霸」、「虎糾」、「丫硬」。一聲比一聲響亮,視頻沒有解釋他們在說什麼。翻看評論區,ip地址是福州的網友們都心照不宣地留言「哈哈哈哈哈」,而其他地區的網友只能吐槽,除了博主的英文能聽懂一些,其他都聽不懂。
這是福州方言,「虎糾」是指福州,「丫霸丫硬」是當地的口頭用語,表示很好,非常棒的意思。
這條視頻題為「來自威爾士友人的福州丫霸」,發布於2023年6月6日,在之後的一年,名為「英區謝爾比」的抖音博主持續拍攝類似的視頻,教威爾士小鎮上的居民說福州話和普通話。參與拍攝最多的是一群當地的teenager男孩。在這些男孩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文提及的紅衣男孩,因為他肥胖的外形,「英區謝爾比」為他取了一個體現重量的中文名字,叫「七斤六」,並以這個名字作為參考,再給其他的小孩取類似的名字,比如藍衣男孩就叫做「七斤七」。

取名方式的無厘頭也體現在視頻內容上——男孩們拿着MoguMogu牌藍色果味飲品(一款在英國各大超市出售的韓國飲料)在鏡頭前和博主兄弟結拜;或者穿着保安服的男孩們,拿着警棍向博主收保護費。
這個賬號背後的運營者,是一位在威爾士小鎮生活了11年的中國大叔,當地人都叫他Fei。Fei的老家在福州長樂,今年40歲的他,習慣將自己稀疏的頭髮整齊地梳向一側,偶爾會戴著黑框眼鏡出現在視頻裏。
Fei帶着這些小孩和居民在網絡空間的小角落裏自娛自樂,而視頻的數據從最開始的點讚量300慢慢爬升,到幾千,直到2024年3月初,「英區謝爾比」的抖音作品開始獲得了第一波巨大的流量,截至目前,點讚量最高的一則抖音視頻有116萬個讚。
流量來自「teenager」。在中國互聯網上,一些營銷號開始搬運海外華人教外國teenager說中文的視頻片段,並稱這些博主為teenager訓練師,博主「英區謝爾比」是其中一員,同期,另一位頗受關注的是一名在美國的博主「SunnyL」,主要教自己的外國同學唱抖音熱歌。#teenager訓練師,#馴服teenager成為熱門話題,相關的話題在微博的閱讀量為900萬,抖音的播放量為60萬。
博主「英區謝爾比」在意識到這些標籤自帶的流量後,視頻文案也從最初一句簡單的文字描述,逐漸轉變為會參考熱門話題、添加帶teenager關鍵詞的標籤。在這場關於「馴服teenager」的熱議中,「英區謝爾比」收穫了不少稱號,除了teenager馴服師,還有英區八十萬總教頭。
截止目前,他的抖音賬號已累計擁有90.1萬粉絲,此外,他還在小紅書、b站、快手和微信視頻號等平台都創建了自己的賬號。

被選中的「壞孩子」們
在中國大陸互聯網的語境下,「外國teenager」是一個略帶負面色彩的詞。這些年齡在13-19歲之間的小孩,以男孩為主,攜帶着一些相似的特別氣質,身穿深色運動服,耐克或阿迪球鞋,喜歡成群結隊在街頭閒逛,時常會做出打架盜竊和辱罵等行為。
許多海外華人都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被teenager做眯眯眼,大喊「こんにちは」(日語:你好)類似歧視的遭遇。2024年,一些關於被海外teenager歧視的筆記頻繁出現在小紅書,對於「外國teenager」的討論再一次擴散在微博、微信公衆號和各類短視頻平台。其中,一位博主搬運了國外論壇Quora的熱門帖子「在你的國家,你最害怕誰?」,高讚回答是「英國teenager」,這位居住在英國利物浦的網友這樣描述道:
「他們幾乎沒什麼可失去的,所以才會毫無顧忌地幹出最蠢的事;而且如果你挑戰他們,他們也絲毫不怕糾纏你,甚至把你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無論在中國還是海外,外國teenager往往被視為頑劣和不服管教的人。也正因如此,中國網民才會在看到「英區謝爾比」的視頻後感到驚奇。
這位連普通話都很難說標準的福州大叔Fei,竟能夠讓一群男孩在鏡頭前乖乖聽他的指令,一字一句地跟讀中文。Teenager男孩們並排站着,用含糊生硬的普通話大喊道 「有今生做兄弟,沒有來世,再想你」。陌生繞口的中文發音艱難地一個一個蹦出齒間,男孩「七斤六」的雙頰漲得通紅,網民誇讚道:「原來小胖也是性情中人。」
西方teenager說着極具東方本土性的俚語和福州話,變成了一種奇觀。男孩們在鏡頭前被要求「More angry more loud」喊出一種氣勢,喊到忘我,差點喊破了中國網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由此,不少中國網民開始猜測「英區謝爾比」的馴服之道,在視頻的評論區出現了一份teenager馴服手冊:1. 不能硬碰硬、2. 適當給予好處、3. 提供情緒價值、4. 合適的時候可以鞭策。網友也會調侃Fei和小孩的關係,「零食一斷,情誼全沒」。
Fei反駁了這些猜測,「鬼佬很有傲氣,你不可能用一瓶可樂或者薯片讓他們幹什麼,只有當他們從心裏尊重你這個人,他們才會願意和你拍視頻。」
Fei把這些參與拍攝的小孩和居民稱為自己的「謝家軍」,「我會觀察他們身上的special power。 七斤六跟我最多,最有天賦;小女孩黛西適合演可愛的內容;老奶奶貂蟬老將軍要演愛情劇」。而挑選和培訓「謝家軍」的主要場地,就是這間已有55年歷史的本地超市,超市名為The Aperitif,意為開胃酒。

在Fei和妻子之前,超市由一位本地的英國老爺爺經營,主要售賣各類酒品、香菸和一種用白紙包裹的彩色軟糖。2014年,Fei從對街的中餐廳離開,接手了這家本地老店並進行了擴建,繼續售賣酒類和糖果,還引入了各類英國日用品和零食。他和妻子的住所,也搬到了超市的樓上。
The Aperitif是這條街道營業時間最長的商鋪。早上八點半,妻子起床整理貨架,打掃衛生,開門營業;到了十一點,Fei開着寶藍色的麵包車前往周邊城市的倉庫進貨;下午兩點,Fei回到小鎮,接替妻子的位置,坐在正對着超市門的收銀台後,望向超市門口。
這是一扇只能容納一人通行的狹窄小門,開門伴有一聲清脆的門鈴聲,顧客走進超市,也就登上了Fei用零食、香菸和一箱箱百威啤酒搭建而成的「舞台」,在日常寒暄、挑選商品、買單、閒聊、告別等一系列互動中,他們隨機解鎖Fei派發的語言視頻任務。
建造謝家軍的這個「舞台」並不容易,Fei說,自己花了11年。
11年前,當Fei和妻子開始經營這間超市時,他們是「外來者」。日常光顧的社區小店來了一個亞洲面孔的新老闆,價格又比附近連鎖超市貴出一些,居民都不太願意光顧。而那群彼時尚未被「馴服」的teenager,還會成群結隊闖入超市,順手偷拿貨架上的零食和飲料。Fei會警惕地盯着收銀台旁邊的監控電視,把偷竊的小孩趕出店外。過了一段時間,當那些小孩又站在門口想進來購物時。Fei就讓他們進來挑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他們。然後說「以後你需要的東西,你要和我講,不要自己拿」。有些時候,他也會請一些沒有零花錢、買不起零食的小孩喝飲料。
Fei和teenager的這些互動每天都在發生,但真正讓他們的關係變得親密是2023年的暑假。Fei的妻子回國旅行了一個月,Fei一個人打理超市,沒有時間補貨。這些剛踢完球汗流浹背的小孩就會幫他搬貨,把一瓶一瓶汽水整齊擺放在貨架上。
再後來,他們開始出現在了Fei的視頻裏,多數時候以teenager特有的打扮出現,一身運動服,在鏡頭前左右搖晃,氣勢洶洶,似乎下一秒就要朝你大喊「f**k you」時,卻嘟起了嘴說起了 「虎糾」,這兩個詞像兩顆堅硬的玻璃彈珠從男孩嘴裏吐了出來。
有時,他們還會穿上Fei特意從國內轉運過來的五顏六色的長袍,扮演電視劇唐伯虎點秋香裏的橋段;或者是換上中國的保安服,拿着警棍和Fei編排一些情節劇。
男孩Cody也是「謝家軍」的一員,7歲的時候與Fei相識,如今15歲的他逐漸變成了互聯網上流傳的teenager模樣,最明顯的特徵是開始在Fei的超市裏買電子煙。日常生活中,他沉迷生存遊戲《堡壘之夜》,Tiktok轉發幾乎都是相關的內容,一個手持利劍,身着銀灰色盔甲的虛擬角色在不同的遊戲空間裏跳躍穿梭。
「謝家軍」裏的每一個teenager男孩有各自的興趣愛好,但對待Fei的拍攝任務,他們又保持着新鮮感和一份奇怪的熱忱。換上Fei給準備的清朝士兵服,Cody會在鏡頭前氣勢洶洶地重複喊道 「反清復明」,並逐漸喜歡上這種自覺很有力量感的表達。
第一次在Fei的抖音界面看到一條「Hello Cody」的評論時,Cody也會感到興奮,「原來真的有人知道我的名字。」為了答謝這些遠在大洋彼岸的粉絲記住自己,Cody在Fei的指導下,雙手上下晃動,模仿Fei給出的普通話指令,笨拙地大喊道 「排面!排面!排面!」(意為:有氣派,表現一種對粉絲非常重視的態度)
雖然他已經記不得Fei教他說的福州話是什麼意思,但還是像練就了肌肉記憶一般,當每次拍攝快要結束的時候,他都會喊一聲「丫霸丫硬」。

視頻裏的居民和評論區的粉絲
雖然teenager男孩的視頻在網絡上是最出圈,但Fei也時常把鏡頭對準其他的一些居民,比如母女、老人,以及自己的好兄弟們。
「明天這個視頻會有1萬個點讚!」Fei用英文說着,很篤定,接着又重複了兩遍 「definitely」。鏡頭前,一對母女莞爾一笑,舉起大拇指緩緩齊聲喊道 「Lovely jubbly」(英國俚語,意為:太棒了!)
這位母親叫Michelle,愛用髮夾將自己的長髮隨意盤在腦後。她和Fei認識的時候,女兒Fendi才剛出生沒多久。如今,14歲的Fendi已經出落成少女模樣,眉眼跟Michelle愈發相似,一同出鏡時,總被Fei調侃說這是一對雙胞胎。Michelle似乎有天生的鏡頭感。面對鏡頭時,她不會感到緊張,大方配合Fei的拍攝要求。她騰出原本拿着4罐啤酒的手對着鏡頭比耶,大喊「Love you guys」,Fei這邊還沒來得及用普通話介紹完Michelle,她就直接打斷並用中文大喊道「你好」。
她如此從容配合的原因,可能是這些視頻只會上傳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很難被塔爾伯特當地的居民看到——這是最開始拍攝時,Michelle和Fei做的約定。
拍攝結束之後,當這些居民離開了這間超市之後,很少有人會再去追蹤這些記錄着自己講着福州話、普通話的視頻。視頻在網絡空間裏流傳的情況,常常是等到他們下一次逛超市,再從Fei的口中得知,視頻收穫了多少個讚,有多少個粉絲喜歡。
2024年11月,我去塔爾伯特港拜訪Fei。卡迪夫和斯旺西是兩座威爾士地區最繁華的城市,塔爾伯特處在中間,中午抵達火車站後,只有寥寥幾人下站。Fei的超市遠離市中心和火車站,我要沿着一條連接着重要交通樞紐的馬路,步行15分鐘才能抵達,街邊都是低矮的居民區和商鋪。超市靠近一個十字路口,毗鄰的店面大多門窗緊鎖,有些是早已關門,有些可能是下午5點之後才營業。整體灰黑色調的街道上,超市橙黃色的招牌格外顯眼。
那個下午,我站在收銀台的外邊和Fei交談了3小時,第一次在現實中陸續見到了一些參與過拍攝的小孩、他們的父母和一些老人。
剛從俱樂部踢完足球的小孩,新剪的髮型被雨水打溼,Fei問他怎麼很久沒有來超市了,然後免了他手裏能量飲料的錢;從對面酒吧出來的維修工人,兩杯啤酒剛下肚,就來Fei的超市買了包紙菸,他對我感到新奇,得知我是來採訪的,就指着Fei說「Top man」,然後大笑着離開,又回到了對街的酒吧;有些浮腫的青年,穿着防水衝鋒衣順手拿了三包薯片走到收銀台前,談起自己還沒有被當地快停業的鋼鐵廠裁員,Fei誇他很幸運。

這些居民來來去去,大多步行而來,闖入了這間擁擠狹小的超市時,身上還帶着海港特有的潮溼氣,夾雜着長時間步行後的急促呼吸聲。他們購買着成箱的啤酒,不同口味的電子煙,有時會順帶買一張彩票。和Fei偶爾談起最近的生活,比如女朋友來看到他了,過段時間要去哪裏旅行,鎮上誰去世了,付款之後,便又匆匆離開。
他們隨機出現,有時,會拿着選好的商品在這個「謝家軍」舞台上或長或短地停留,而我成了這個舞台邊上最前排的觀衆。
9歲Caden是Fei新收的一批「謝家軍」,也是男孩「七斤六」的親弟弟。面對鏡頭時,他能熟練講出自己哥哥的中文名「七斤六」,並向自己的同學炫耀自己已經是網紅。
他拿着兩包巧克力威化餅乾和一瓶果味糖,跟着Fei坐在超市門口,對着鏡頭,Fei一邊幫Caden梳理着他那頭被風吹到凌亂的金色小卷毛,一邊教他說中文「大家好」,Caden半眯着眼睛,張大着嘴巴,因為不知道發音的技巧,「大家好」三個字像是從嘴裏飄了出來,接着被路邊喧囂的汽車行駛聲淹沒,但結尾的「丫霸丫硬」Caden卻說得格外響亮有力。拍完,Caden頭也不回得往左邊的紅綠燈路口跑去,他的爸爸正坐在車上等他。三週之後,這支視頻出現在了Fei的抖音賬號上。
評論區裏,天南地北的網友們留言說Caden長大了好多;怎麼留長頭髮了啊?哥哥七斤六去哪裏了?這是Johnson的兒子嗎?他們像日常走親戚時,談論着家中小孩一般,觀察着這個小男孩的變化,熱心詢問鎮上小孩的近況。
這些存在於互聯網上的觀衆,隔着屏幕想象着這個遠在威爾士的小鎮和這些居民的生活。眼尖的網友會截圖小孩鼓鼓的口袋裏露出的零食邊角,稱這個是拍攝的報酬,時常刷屏留言道「零食一斷,情誼全無」;當視頻裏的居民說着福州話和普通話時,粉絲們留言道「文化輸出」「洋務運動」「英區最小殖民地出現了」,偶爾還會設想一個未來的場景:小孩們多年後自豪地踏上去往中國的航班,認為自己學了十幾年中文,結果一下飛機,發現身邊沒有人能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隔壁印度餐廳老闆的兒子Zahir,在隔壁城市上大學,至今他都沒理解前幾個月Fei來餐廳裏拍攝的視頻是什麼意思,只覺得搞笑。Fei用手機播放着一段視頻,一邊解釋着裏面的情節,一邊叫Zahir一家一比一模仿。最後剪輯出來的視頻是關於一個號稱「舔狗」的犯人接受審判的故事。Zahir指着視頻裏那個正在押送犯人的角色,說這是他。那個審判犯人的角色是他的父親。
談到此前Fei教他的福州話,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能夠根據英文和語境來嘗試理解,比如長樂話的「小費」發音和單詞「Penny」類似。因此每次Zahir來Fei這邊找零錢時,他都會說用長樂話說「小費」。
這些福州話和普通話,是Fei和這些居民之間的加密信號,來體現他們親密的關係。
採訪Zahir之前,Fei教了我一句長樂方言「作孽啊」,對我說走進Zahir家的印度餐廳,只需要對着收銀台後的老闆說這個詞,不需要說其他英文解釋自己的身份,他們就知道你和Fei認識,是自己人。
對於小鎮居民而言,是否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發音是否標準,似乎都不重要,這只是和Fei,這個與他們相識多年的老朋友相互打趣的一種新方式。只要他們走出超市,就不會在其他地方使用這些詞語。

「深夜靈魂 福州話」
晚上九點,距離超市關門只差最後一個小時。Fei朝着正準備開門離開的客人大喊了一句「Tala」 (威爾士俚語:再見)後, 從收銀台下面拿出了另外一部手機,擺放在支架上,登陸他的抖音小號「謝爾比生活號」,開始直播。他的直播間叫做「深夜靈魂 福州話」,在這裏,他又有一個新的稱號,粉絲們都叫他「院長」。
倫敦時間的晚上9點是中國時間凌晨5點,但還是有不少粉絲進入直播間。Fei坐在收銀台後,背後擺滿了各種酒品,面無表情地盯着屏幕上不斷浮現的用戶進入直播間的提示。
「兄弟們,無風無浪又一天,馬上就可以下班了!」Fei對着鏡頭說道。開播半個小時,直播間觀看人數穩定保持在70人左右,這些粉絲或者被平台算法推薦而來的觀衆,大多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福建人,以男性為主,他們對鏡頭前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卻有着80萬粉絲的福州老鄉,有着同樣的好奇心,在評論區打出類似的問題,「主播在哪裏開超市?」「不會說英文可以去英國嗎?」等等。
Fei的直播很簡單,就是不厭其煩地回答這些問題,偶爾邀請一些熟悉的粉絲連麥互動。他直播時使用的語言十分複雜,以長樂方言,帶着福州口音的普通話,帶着威爾士口音和福州口音混雜的英文為主。方言用在和老鄉的互動上,回答福州之外的粉絲的問題時,就使用普通話,英文用在幫客人買單和教粉絲英語的時候。就這樣,福州粉絲覺得直播「說自己的母語才有韻味」,非福州地區的粉絲覺得「看院長直播,既可以學福州話,又可以學英文」。
一個墨鏡貼圖出現在Fei加了美白瘦臉特效的臉上。
「感謝董事長」,Fei說。
ID為「福州丫霸丫硬有限公司」的粉絲打賞了禮物,Fei叫他董事長。和Fei被喊做「院長」一樣,「董事長」也只是一個稱號,流傳在Fei和他的那幫忠實粉絲之間。如果是新粉絲,也許真的會誤以為Fei和這位董事長存在生意上的合作。但事實上,董事長同樣是一個開超市的福建移民,他的超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他和Fei在網絡上相識,可以說是Fei的第一個粉絲,也是第一個叫他去直播的人。董事長是最支持Fei的老鄉,這種支持體現在直播間的禮物打賞,還有那瓶每次直播都會被粉絲提到,擺在貨架最頂層的茅台酒——也是董事長送給Fei的。
如果說董事長是最積極送禮物的粉絲,那麼另一位被喊做「主任」的則是最熱衷於為Fei的賬號做宣傳的粉絲。
現實生活中,主任是一名在長樂縣城做外賣跑腿的中年男人。他清晰記得第一次刷到Fei的直播間,自己正帶着藍牙耳機看抖音,在凌晨四點的長樂縣城街頭,騎着電動車送外賣。直播間裏出現一個臂膀都是紋身的英國大漢對着鏡頭划拳,旁邊戴着黑色框架眼鏡的中國男人在用福州話說 「神經打蠟癲」(福州方言,意為神經搭錯了,用來打趣一些神經質的行為)。
「這真的可以嗎?」等待客戶取餐的間隙,主任快速在評論區打下了這行字,點擊發送。沒過幾分鐘,直播間突然關停下線。之後幾次直播,主任都會提醒這位遠在英國的老鄉,在直播時不能抽菸和露出身上的紋身,否則會被平台關停。
後來,主任成為了80萬粉絲博主謝爾比的粉絲群管理員,開始認真研究起賬號的運營推廣。主任自己也嘗試了直播,把手機鏡頭對準夜晚的長樂街道。

這是這個縣城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街上全是來來往往的外賣騎手,街對面的燒烤店鋪掛着「全天24小時營業」的燈牌,明亮醒目。主任在街邊擺放了一個海報和幾箱礦泉水,開始了他「關注英區謝爾比送水」活動,隨意招呼路邊一位正在送外賣的小哥。
「我知道他,就是天天拍英國佬的那個!」鏡頭前的外賣小哥還沒來得及取下頭盔,就拿起手機打開抖音的頁面,接着把一個七斤六穿着黃色道服的視頻封面對準了鏡頭 「就是這個吧,我知道他。」
直播間裏,則是一群Fei的忠實粉絲在為主任出謀劃策,有人留言道讓主任把鏡頭對準海報,順便叫外賣小哥點個關注。Fei則用大號「英區謝爾比」一次性打賞了85個「為你打call」應援棒禮物,請這位小哥喝紅牛。
不管是主任的直播間,還是Fei的直播間,總有幾個忠實的福州粉絲會不約而同地出現。「國內的生活是繁華中孤獨,而國外的生活是落寞中孤獨。」留在故鄉的主任,會在直播間和聊天室迎接這群從新世界來的兄弟們。他們不會關麥,敞開着讓對方感受各自的背景音,這些聲音和斷斷續續出現的福州方言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能夠摺疊時空的密語。
美國的大叔正開着卡車往各地送郵件,偶爾卡車引擎發動聲會蓋過他們的聊天聲,大家都會默契地安靜不語;阿根廷的大叔坐在自己的超市內,用抖音聊天室的點歌功能唱了一首《兄弟》,給正在五湖四海打拼的兄弟們助興;留在福州務工的大叔容易害羞,不願意連麥,但會每次在大家聊到興起時,發送一個捂嘴笑的表情包。
Fei的妻子覺得丈夫拍視頻收穫80萬粉絲這件事,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多大的影響,她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料理超市和家中兩個小孩的學習,唯一的變化也許是以前晚上躺在床上刷紅果短劇的時間,現在需要挪出一部分來看Fei的直播。
我翻看了Fei的這群追隨者的抖音主頁,絕大多數跟Fei有着一樣的生活背景,年紀輕輕就去海外打拼謀生,他們的抖音也都有着相似的風格:
大叔們一天工作的開始,是在車內給自己拍一張自拍,用髮膠特意做了一個髮型,精神滿滿,背景音樂卻選擇了男人的掙扎,滄桑的男聲唱道「男人就該勇敢去,闖蕩天涯」。而所謂的闖蕩天涯,是駕駛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在休息間隙拍下沿途的風景,都是空曠的綠化帶和成片的居民連排平房。最後上傳視頻,配上文案「孤獨和堅韌是男人終身的必修課程。」一天工作的結束,是坐在昏暗燈光下的餐桌前,拍下面前擺放的天下牌香菸和外包裝上印着金箔狂草字樣的虎嘯巖肉桂茶,夜深人靜時,沏一壺茶休息,準備着明日繼續「迎風向前衝」。
這樣的狀態在遇到Fei之後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屬於堅強男人的生活裏多了一項看直播的內容,一個個漂泊在外的孤獨靈魂,走進了另一個孤寂又堅強的男人的直播間,當發現眼前這個平平無奇的主播是自己的福州老鄉後,他們彼此之前又多了一層從舊時移民延續至今的身份歸屬感。
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教授宋平長期對海外福州移民進行田野調查,她認為當這些福州人移居海外,面對一個更龐大的更未知的世界體系時,會使用「小傳統」來構建自己的新世界。
小傳統指的是草根群體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他們不成體系,甚至是業餘的,但最終卻可以幫助福州移民創造出一套全新的屬於自己的規則。在Fei和他的粉絲之間,這種小傳統站在當下各種自媒體運營法則的對立面,體現在福州粉絲們默默支持着Fei,他們默契地聚在直播間,為Fei打賞禮物,換上Fei給他們寄來的「英區謝爾比」應援衛衣,而這套新秩序混着一股江湖氣,也許藏在「主任」,「董事長」「院長」這些稱呼的背後。

小傳統和新世界
作為Fei的粉絲,我關注他的抖音賬號沒多久,就在主頁刷到了「深夜靈魂 福州話」直播間,意外發現了這支Fei在網絡空間創建的隊伍。比起威爾士小鎮超市裏的「謝家軍」,這個規模更大的隱秘同盟,主要由分散在世界各處的福州男粉絲組成,藏在「英區謝爾比」和「謝爾比生活號」兩個主頁和797條短視頻的背後。
我好奇,這些福州粉絲的情誼是怎麼產生的?但在給幾位每次都出現在Fei直播間的粉絲發了採訪邀請後,大多都已讀,只有主任回覆了我。主任告訴我,我的私信在他們的小群引發了討論,他們對一個陌生人突然的關注感到不安,又對「採訪」感到牴觸,這和Fei最初的顧慮一樣,覺得接受採訪就是需要端坐在攝像機前,換上最體面的衣服,被閃光燈照着,擔心緊張得說不好話。
「你如果真想了解我們,就多看看院長的直播,」主任教我怎麼提高粉絲等級,讓大家知道,「你支持Fei,你是Fei的粉絲,你是自己人。」於是,每次進入直播間,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指快速持續地點擊手機屏幕,屏幕的右下角隨着點擊頻率不斷浮現出愛心、五角星、大拇指等動畫效果,最後出現一條提醒,提示該用戶給主播點了讚,Fei就會提到我的名字,表示感謝。
時間久了,當有人詢問Fei在英國的生活怎麼樣和視頻裏居民是什麼關係,他也會提到我,說我經常去他的超市,所以知道很多他和本地人的事情,並把我的採訪描述為「陪他一起上班」。Fei和我在直播間的這些互動,引起了那群福州粉絲們對我的好奇「你也在英國?」「你和院長見過面?」「你見過主任?」留言區不斷蹦出類似的問題。
這些在直播間為Fei慷慨打賞的福州大叔們,其實很難有機會見面。他們各自在海外打拼,回國的時間又難以重合。因為要照顧超市的生意,Fei和妻子每次都是分開回國,每年各自回兩次。
Fei回憶起自己最近一次回國,是2025年3月。出發前,他沒告訴任何一個在長樂的粉絲兄弟,在抵達機場的時候,才給主任發了個視頻。視頻裏,Fei乘着扶梯往下走,鏡頭對準了扶梯盡頭,一個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員正朝着他們敬禮,迎接這些華僑們。
在老家,Fei和自己父親的家是隔壁對門,兩個姐姐一個留在長樂,一個在西班牙生活。回到長樂老家的他,每天睡到五六點,醒來去菜市場逛一圈,吃完飯之後繼續睡覺,睡到晚上又出去逛一圈,回來開個直播吹吹牛。兩個星期很快,一眨眼就過去了。為數不多的社交活動,就是見幾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和一些在當地從事自媒體的博主們。

Fei敬佩這些留在長樂,靠拍攝抖音和直播變現的老鄉們。「英區謝爾比」沒有出現之前,Fei也是這些博主的粉絲,「他們都很努力,帶貨打廣告,腳踏實地」。最初讓小鎮上的teenager說福州話的靈感也是來源於這群老鄉博主,朝着鏡頭大喊福州話,無厘頭卻充滿了長樂當地男兒幽默不拘小節的天性。後來,Fei擁有了80萬粉絲,這些10萬粉絲的本地博主邀請他一同吃飯,向他傳授直播變現的經驗,去簽MCN,去帶貨,去接廣告。但Fei不願意,就逐漸成為了他們口中那個「沒有頭腦,沒有思想,沒有本事的人。」
在粉絲心中,Fei依舊是那個桀驁不馴的院長。主任收到Fei回國的那條機場視頻後,便很快和他約着見面,一起去打了檯球。主任是Fei在老家走得最近的粉絲,不僅經常一起吃飯,還會在Fei的妻子回國時幫忙料理一些跑腿雜事。他至今能夠回憶起第一次和Fei線下見面時的場景,Fei特意給他帶了兩包煙和一瓶威士忌,「院長帶着鼻音,有股海鮮味的口音,讓人很上頭啊!」主任這樣描述Fei給他的初印象。
主任對Fei視頻裏的英國居民不感興趣,他只是單純喜歡Fei這個人,把他視為大哥,覺得Fei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看他的視頻既能感到快樂,又能傳播長樂的文化」。主任想幫助Fei的自媒體行業,用人工智能軟件豆包計算着Fei賬號的商業價值,忙着計劃在Fei直播時做切片視頻。
Fei原本以為兩個星期的回國假期會和此前一樣,在倒時差和見朋友中結束,結果起身回英國的那天恰好碰上了倫敦希思羅機場停電,他的飛機被迫在北京中轉了兩天,這讓Fei有了機會在北京逛一逛。
這是他第一次去北京,落地後立馬騎着共享單車去看了一圈天安門廣場。中轉酒店的前台,一個老家合肥的年輕小夥是Fei的粉絲,第一天因為不確定是不是「英區謝爾比」所以沒敢打招呼,第二天,Fei快要離開時,合肥小弟遠遠喊了一聲「丫霸」,彼此確認了信號之後,便在酒店門口拍了張合照。
17歲時離開長樂,在英國打拼25年。Fei去過英國很多城市,哪裏有機會就去哪裏。第一次和Fei見面時,我提到自己讀書時生活的小鎮,他說自己也在那個小鎮上的中餐廳工作過,我談到以前打工過的中超,Fei說那間中超在卡迪夫的分店是他表姐開的,他似乎已經在這個國家投擲了很多生活的錨點,但回到中國時,卻變得不太一樣,他的錨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福州長樂。而這次意外的北京之旅,Fei從坐上中轉大巴就開始記錄,看到了北京天安門也遇到了粉絲,最後剪輯成兩個視頻上傳在抖音上,配文道「機緣巧合誤打誤撞進城,心裏開心得像個孩子」。
原本,Fei只是衆多海外移民中的一員,他的生活以回國休息-出國工作,這樣兩點一線的模式進行着。「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屌絲」年過四十的Fei早就接受了平凡人的敘事。但2023年開始隨手上傳到網上的視頻,卻打破了這種敘事。這些視頻,關於福州話,英國teenager,以及自己和當地居民的故事,通過互聯網算法的推薦機制,出現在了中國不同地區抖音用戶的主頁上。就這樣,一個在海外默默無聞了25年的中年大叔,在國內互聯網上有了流量和粉絲。

「日落歸山海,山海藏深意」
回到威爾士,Fei說,他把塔爾伯特小鎮視作自己的主場,原因是他在這裏呆了11年,他習慣了威爾士口音,學會了本地的各種俚語;同樣,他懂如何用有限但地道的表達,去回應各式各樣的客人,就像回到長樂老家時,他如何用方言和鄰里鄉親嘮家常。但走出這個小鎮,一切都變得有些困難,Fei只能重複幾句基本用語,來完成日常的進貨。
「我的英文還是不夠好,」他不愛接聽電話,因為擔心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所以我只想呆在這裏,不想離開這個小鎮。」那晚,當我快要離開小鎮回到倫敦時,他第一次在我面前展示出了一絲落寞的神情。
小鎮上的居民叫他Fei,刷到視頻的網友在評論區稱他「謝爾比」,和他最親近的福州粉絲叫他「院長」。與Fei接觸至今,只有在和男孩Cody的聊天中,我第一次聽到Fei的真名,接近與「Lin Zhai」的發音。
Fei很少談論自己,總是裝出一副無所謂任何事的姿態。也許是中年男人的自尊和要強,他很少向我袒露窘迫,尷尬和難受的心情。大多時候,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他總是輕描淡寫地作出回應。「還好,還行,就那樣」,無論是17歲離家在海外漂泊25年的經歷,還是40歲因為拍攝視頻獲得90萬粉絲,最後得到的答案都是這三個詞。
只有提到自己和小鎮上居民的故事時,他能向我提供非常精準的細節,比如某個小孩的父母在他們幾歲時與Fei相識;再或者某個小孩的阿公是給Fei以前的中餐廳送外賣等等。他強調自己和居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讓這些居民幫他拍視頻,說一些他們都聽不懂的語言。「這些在外面的福州人,你找不到第二個像我這樣的。」Fei認為這是他11年真誠待人的結果。
在他超市剛進門的貨架側壁上,貼着他給當地圖書館捐款24.40鎊的證書。他給當地的少年足球隊捐款,在他們的隊服後面用白體正楷印上了福州兩個字。Fei對teenager包容,給他們免費的飲料,偶爾會開着他那輛寶藍色的麵包車送這些男孩回家。
在直播間裏,當有人問他小鎮怎麼樣?他提到這邊的人幾乎不出遠門,他們一輩子都呆在這裏,所以走在街上遇到的幾乎都是熟人。Fei就坐在這間超市的收銀台後,看着他們從小孩變成teenager,再到戀愛結婚生兒育女,見證了一戶戶人家的歲月流轉。鏡頭裏,他記錄英國小鎮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小孩們在山間田野之間去尋找一處「秘密基地」,放學後的teenager聚在小賣鋪門口嬉戲打鬧。Fei舉起手機對準這些瞬間,描述的時候,總會提到「這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這些小孩和我們老家的teenager一樣」。這些都是Fei在故鄉同樣經歷過,擁有過但最後慢慢失去的東西。如今他用另一種方式在這個小鎮上將它們還原。
最近一次的聊天,Fei和我透露了他剛想到的一個拍攝計劃,是讓當地的一個老奶奶講一些中國互聯網上的情感金句。Fei在白紙上寫下了這句話,「日落歸山海,山海藏深意。沒有人不遺憾,只要有人不喊疼。」認真地標註每一個字的發音,用英文解釋了一遍這句話的意思,讓老奶奶拿着這張紙回家練習,我問他為什麼會選擇這句話,Fei停頓了一會,說一個老奶奶在鏡頭前說些文鄒鄒的話比較有反差感。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