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性別
我所亲历的曼谷骄傲游行,果真是性少数群体的高光时刻吗?
“亚洲最LGBTQ+友好的国家”,可能不过粉红经济带来的假象。
评论|
陈美华:台湾MeToo为什么迟到?异性恋常规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词是男人、动词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为客体、受词,还能谈论主体性吗?
“拗直治疗”在香港:谁造就了同志基督徒的罪与苦?
“说改变性倾向是自愿的,但为什么他们会想改变自己的性倾向呢?”
评论|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后,我们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远?
性暴力不会因为这波MeToo运动而终结,但这是社会集体共同觉醒、深入了解性暴力复杂性的机会。
俄国记者车臣遇袭,她曾坚持报导当地LGBT集中营|Whatsnew
“我们永远害怕想象的东西胜过害怕现实,其实当你被袭击的时候,你根本来不及害怕。”
上海酷儿夜生活的迷幻影像
他们正在逃离一个不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环境。
评论|
台湾职场性骚扰:说出“我们不要这样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气
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正视当事人的经验,重新盘点制度的缺点与完善度,是这波浪潮中应该推进的重要工作。
评论|
陈宗元:在台湾,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么,司法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在现实中,各单位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多为遮家丑而以各种方式勉强、劝服被害人息事宁人,导致被害人反而被体制所伤害。
书评:科学与知识生产,在认知月经上有什么偏见?
在生育权利和生育正义尤为重要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反思这些偏见。
评论|
从中国“老民运”到中国新一代行动者,八九后两种政治观与行动观的迭代
孤胆英雄的时代逐渐落幕,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的英雄的时代,已经开启。
MeToo巨浪中,范云赢得性骚官司:“性平是台湾未完成的进步运动”
“如果连我这种懂性骚扰法律定义的人去告,都告不赢,那这制度不是有问题吗?”
她们剃了寸头:“我有不美的自由”
脱美役的重点在于脱“役”。
1
…
25
26
27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