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陳可樂:香港街頭,你見過這個外星人嗎?你知道他的身世嗎?
他在香港鬧市一身外星人打扮,派傳單、坐地鐵,去聚會,聽講座,一切從何時開始,因為什麼?為何身邊共鳴的外星流民也越來越多?
台灣大罷免,一名女性志工的手記:犧牲此刻的生活,是為避免更不堪的犧牲
女性為什麼要站出來?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似乎可以有個答案,但那個答案可能又毫無意義。
一起走過的日子:移英港人性小眾,在異地的混沌與重生
他們當中,有人快樂,有人失望,也有人發現,性別和人一樣,本該流動如水。
網戀十年,我們的第一張合照是在他的墳前
我找到了他的墓碑,也找到了關於他的,我的,還有我們的真相。
評論|
《漂亮朋友》影評談:同志議題,政治隱喻,以及情緒出口
耿軍明顯在尋找另一種語言體系,與影展電影的語境接軌,也與環大陸受眾的政治光譜接軌,用一種「你懂的」隱喻系統,去把沒法直面的議題,迂迴抵達。
評論|
在MAGA時代登場的美國教宗:良十四世能修補分裂嗎?
在這個歷史節點,樞機團選出了一位風格內斂、與美國主流政治文化格格不入的教宗。
法國推更嚴格色情網站年齡限制,互聯網年齡驗證正成為全球趨勢?|Whatsnew
美國、澳洲等多地都在討論、或是已經推出規管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機制。
解放媽媽:從舊家庭出走後的女性,可以創造怎樣的生活?
「祝媽媽在六十歲之後享受自己的生活,無論開心或傷心都憑自己,不再是作為一位母親或妻子。」
就在我們身邊的,未必有血緣關係的「semi家人」
誰是可以陪我們走過人生路的家人?
專訪香港學者黎苑姍:劏房家庭的居住正義,不僅是階級和貧窮的問題
在現實的無奈面前,她嘗試展示劏房裡人的生活韌性。
台灣Rave復興三十年:電子音樂、野場與派對的地下浪潮
在台灣,Rave從地下狂潮到被污名掃蕩,再到新世代復興,走過三十年的跌宕轉折。
學歷攀登的女性,為何在博士階段止步?
中國女性佔碩士生入學人數的 53%,可到了博士階段卻降至 42%。
1
2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