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性別
岑子杰同婚案上诉部分得直,终院称港府需有替代框架承认同性伴侣|Whatsnew
终审法院裁定婚姻宪法自由权利只限于异性婚姻,但政府应确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侣关系获法律承认。
民运圈#MeToo调查:圈外是极权,圈内是父权,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这些被指控性骚扰的人,没有意识到极权和父权的同构性,对自己压迫者的角色一无所知。”
评论|
韩国“芭比沉没”的背后:当女权从社运走上政治舞台,能否经受住选票的考验?
韩国女权运动某种意义上终结了民主党政权,这对于女权在政治上困难重重的中国、日本女性来说,确实是用权利战胜权力的莫大鼓舞。
陆籍留美博士生疑校园枪杀华人教授,大陆网民都在讨论什么?|Whatsnew
怎样的精神状态,让一个“寒窗苦读”的年轻人,枪杀了自己的导师。
“让女人生韭菜,然后全社会割韭菜”,中国生育奖励政策为何没用?
“功利地把女性和生育绑定在一起,是弥漫在我们社会中的系统性问题。”
发声者的失语时刻:当中国女性记者遭遇性骚扰
记者——这一惯性为他人发声的职业,当引入“女性”前缀,当遭遇“性骚扰”时,依旧难以避免地陷入另一个失语处境。
爱欲录:同志的第一次亲密关系,“性”与“爱”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我们游离在恋爱关系之外,是因为抗拒一对一的亲密关系,还是因为我们“不会爱”?
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我决定跟家人说“我想当女生”|端传媒X一手故事
这是一个融合许多声音素材的故事,在这里听到小宇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的故事。
评论|
台港中#MeToo对谈(下):除了制度改革,#MeToo能有“私了”策略吗?
“我们如何在私人生活中不做enabler,如何不让不应发生的发生。”
评论|
台港中#MeToo对谈(上):#MeToo是否检讨非性的暴力?是所有人的运动吗?
「只有某一种论述(discourse)是普遍被接受的,跨出这个discourse之外,很多是没有办法被接受的。」
“过去的我已经消失,新的自己仍在熟悉”——被性侵未遂后,她如何重拾自我?
“我不会对被告、和被告身边的人感到抱歉。我可能很破碎吧,但我从来没有一刻是感到羞耻的。”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剧,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
性别不平等的事实已无法遮蔽,官方话语的治理目标,不再是否认这些侵害现象的存在,而是争夺谁才能“救赎”当代女性。
1
…
23
24
25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