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风物
深度解析影视、文艺、生活现象,让文化流动打破地域与领域的阻隔。
艺术最酷使用方式!专访Manifesta 宣言双年展探索欧洲心灵空间
它是铁幕和共产主义,柏林墙倒塌的产物。难民不断涌入、恐怖攻击、英国要退出欧盟、气候变迁⋯不断提供论述切入点。
39. 当我们失去对未来的想像力
你要去认识很多很多的人,交很多很多的朋友;你只有在人的身上,才学会关于人、也就是你自己的一切。
东京吉祥寺与冈田惠和:收留碎了的、坏了的人
编剧都是拾荒人,冈田惠和笔下的东京吉祥寺,迷人在无归属感,在此交会的心碎人,也被正常社会价值观遗弃与伤害。
《再见中国》:港英时代首部政治禁片,曾在台湾白色恐怖中拍摄文革
拍摄文革中国青年逃亡到香港的《再见中国》,是首部港英禁片。审查背后的政治计算和官僚画地为牢,一直阴魂不散。
日本火红设计双人组KIGI:吊车尾城市如何谷底翻身
曾经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品牌力评比中获得最后一名的滋贺县,如何逆势而上,成为日本人心中最有魅力的城市品牌?
520就职国宴,算得上“台湾料理”代表作吗?
对比昔日裕仁皇太子来台御宴,520这份强调“在地得时”的菜单,隐然透露的却是过去五年来被“食安风暴”摧残的台湾人与餐饮业。
在文学上,香港拒绝了文革,得到了什么?
与其他华文地区不同的思维,受外语影响的中文书写⋯⋯中港文化多年的隔阂,造就了今天香港文学各具个性的面貌。
“记忆”如何成为反抗?6部得来不易的文革纪录片
记住蒙难者、拒绝美化迫害他们的权力,而文革,只有苦大仇深的讲述方式吗?
胡又天:什么是纯正的文化情怀?《汉声小百科》对我的影响
从“传承中华文化”来到“去中国化“的时代,我该问的是:我们这所谓的“传统派”,现在还能做出一样好的童书吗?
张维中:愈老过得愈有意思,年轻人也爱看的老年生活品味杂志
一个人也好,白头偕老也好,或者与朋友或晚辈同居也行,在这本老年杂志里,有许多“老了也能过得有意思”的范例。
作家颜纯钩: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鳞片逐一剥下
要在香港确立一个新的身份:香港人,不管是哪个国籍的寻常百姓,还是文化工作者,「反省文革」几乎是唯一途径。
五十年文革记忆,如何检视后文革时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结束后的这四十年,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人们回忆、观照、反思这段历史,真切折射出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现实。
1
…
238
239
240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