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拟资助以色列屯垦区,民团抗议、舆论更趋两极|Whatsnew

7月下旬,台湾社会尚在为“大罢免”如火如荼催票时,一则关于以色列与台湾的外交动态新闻,点燃舆论罕见的关注与情绪。
2025年8月3日,台北,台湾巴勒斯坦自由连线在外交部前举行“外交部世界丢脸,赞助以色列殖民政权”示威活动,抗议外交部捐助以色列屯垦区。摄:陈焯煇/端传媒

你是否曾经好奇,一篇报导背后,记者与编辑经历了哪些思考与取舍?全新上线的会员限定新闻信《走进编辑室》,邀请你走入幕后,一览记者手记、新闻观察与未曝光的故事。现在加入畅读会员,首年限时 9 折,解锁更多会员专属内容。

香港《南华早报》7月20日引述以色列媒体报导,台湾外交部7月初拟承诺捐助以色列一处犹太人屯垦区(settlement,又译定居点)的医疗计划,但该区域位于自1967年后即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约旦河西岸,联合国安理会与国际法院(ICJ)皆认定屯垦区违反国际法,报导引发台湾人权团体与左翼人士不满,发动街头抗议。

台湾拟捐助西岸屯垦区的医卫合作

根据当地媒体《JNS Daily》报导,驻以色列代表李雅萍于7月6日造访耶路撒冷北方的本雅明地区议会(Binyamin regional Council),她与议会主席甘茨(Yisrael Ganz)头戴工程帽、手持工具,面露笑容在一处兴建中的医院工地前合影。李雅萍表示,“医疗合作一直是台湾与以色列近年合作的核心领域”,并称“台湾与以色列共享相似价值,也是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下的伙伴。”

报导指出,这是第一次有“外国政府”赞助以色列在西岸屯垦区的计划。本雅明是以色列数十个屯垦区地区政府之一,管辖近50个犹太屯垦区,辖下人口超过8万。该区域位处的犹太-撒马利亚区(Judea and Samaria)总人口近53万,近年不断争取合法地位。最大党利库德(Likud)多位议员7月下旬才联合其他党派议员,共同呼吁以色列国会(Knesset)尽快将犹大-撒马利亚区纳入以色列主权范围,并入耶路撒冷。

对此,甘茨表达感谢,并指出该笔捐助的重要性难以计量,“象征今日铸造的深厚伙伴关系。”

2025年7月5日,耶路撒冷北方一处兴建中的医院工地,台湾驻以色列代表李雅萍与本雅明地区议会(Binyamin Regional Council)主席甘茨(Yisrael Ganz)戴上工程帽合照。网上图片

捐助屯垦区在台湾引发哪些争议?

事实上,原先《JNS Daily》报导并未引起注意,直到7月20日香港《南华早报》转述并评论这起台以合作案,才引发台湾社群讨论。报导引述专家指出屯垦区违反国际法,而且当欧盟与其他国家多数避免与屯垦区直接贸易或交流,台湾此举对国际形象恐造成反效果。

在报导引发舆论关注后,台湾外交部7月22日也在例行记者会否认捐助,仅表示尚在研议。外交部发言人萧光伟回应,国际原则禁止在屯垦区从事投资、贸易等商业行为,“但台湾目前讨论的合作只与人道援助、卫生医疗有关。”

8月3日,金属铿锵声在台湾外交部门口响起,数百名抗议者将沾满象征鲜血的纸钞贴在台湾与以色列并列的国旗上,抗议外交部对西岸屯垦区的捐助计划,同时敲打锅碗瓢盆,象征遭以色列封锁、面临饥荒的加萨人空碗。

发起这场“外交部世界丢脸,赞助以色列殖民政权”抗议行动的,是台湾民间组织“台湾巴勒斯坦自由连线”。该组织声明表示,以色列政府长年以非法手段暴力迫迁巴勒斯坦居民,以屯垦为名行殖民与侵略之实,多个人权团体及国际机构包括联合国安理会都认定以色列在西岸的殖民区为非法。国际法院更于2024年7月咨询意见指出所有国家不得承认或协助以色列占领行为。

此外,由于当前以色列正在对加萨进行战争与大规模封锁物资,国际法院已在2024年1月裁定加萨存在“可信的种族灭绝风险”;上百个国际援助组织也在今年7月联合声明,担忧加萨已进入饥荒状态。台湾巴勒斯坦自由连线据此批评,台湾政府选择在此际对以色列进行直接捐助将引起全球公愤。

8月6日,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与多家公民组织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资助屯垦区的行为已被国际法院认定违反日内瓦国际公约,外交部无论是承诺或研议,都将使台湾限于违反国际法的处境。

2025年8月3日,台北,台湾巴勒斯坦自由连线在外交部前举行“外交部世界丢脸,赞助以色列殖民政权”示威活动,抗议外交部捐助以色列屯垦区。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挺巴、挺以舆论两极化

外交部捐助屯垦区事件,亦在台湾社群掀起涟漪。

在过去,台湾社会较少对巴勒斯坦议题有广泛关注,反而与以色列多有经贸、文化交流,尽管台、以并未建交,大众仍对以色列抱持“敌国环伺的强悍小国”、“科技与军事进步”等相对正面的印象;民间虽存在少数同情巴勒斯坦处境的人,但也同时也存在巴勒斯坦与恐怖主义连结的负面形象。

自2023年10月7日哈玛斯越境攻击以色列村庄、以色列对加萨展开报复性轰炸与全面封锁之后,台湾社群媒体上对以色列的支持言论大幅提升,尽管随著时间推移,认为以色列报复手段过于激烈、同情加萨平民遭遇种族灭绝式攻击的民众也在增加,但前者声量依旧为台湾社会的主流舆论。

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因素、反中或反美已经成为“挺巴与否”言论交锋核心之一。

以泛蓝媒体来看,多持批判以色列与美国立场,而主张“抗中保台”的广义“台派”舆论当中对巴勒斯坦议题却显现分裂。“中国支持巴勒斯坦”和“台以军事合作有助提升国防实力”,是最常被用来论证台湾应靠向以色列的原因,亦或主张以色列的民主政体与对性别平权的包容更接近台湾;主张台湾政府应与以色列保持距离的声音,则往往因人权与反殖民主义主张而被批为“左胶”,甚至被指为“中共同路人”。

这波抗议行动也延伸到大学与研究场域。外交部抗议行动隔天,8月4日,台湾人工智慧学校于台湾大学举办“威慑、科技与保卫台湾”(Deterrence, Technology & Defending Taiwan)演讲,邀请美国国防科技公司Anduril创办人拉奇(Palmer Luckey)分享人工智慧与国防趋势。台大劳工社发起抗议,指称Anduril公司与明确资助以色列军队的美国国防部、Palantir和Microsoft等公司有密切合作关系。

犹太裔的拉奇本人曾在受访时公开宣称自己是“激进犹太复国主义者”(Radical zionist),主张以色列有权以一个“犹太国家”的角色存在。拉奇本人则在当日演讲中否认Anduril曾贩售任何产品予以色列。

2023年9月4日,以色列希伯伦南部丘陵,家庭成员们聚集在亚萨埃尔(Asa'el)屯垦区前哨站前的游乐场。摄:Maya Alleruzzo/AP/达志影像

台湾与以色列合作交流台面化

实际上,台湾政府与以色列无正式建交,但过去70多年,双方在军事、科技与经济的合作频繁。早在冷战年代,台湾与以色列皆接受美国援助,采取低调交流,1960年代因研发核技术多有往来,直到美国反对而终止。直到1970年代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台美断交之后,美国无法继续公开军售台湾,台湾发展军购自主之余,遂开始与以色列进行军武交易至今。

除了国防工业之外,各类电子设备、农业、医疗等高科技产业技术,亦是台以交流的合作基调。双方也不时进行文化交流,赴以色列耶路撒冷、加利利等地的基督徒“朝圣之旅”亦相当常见。

10月7日哈玛斯攻击之后,台以双方的关系持续升温。台湾外交部第一时间谴责哈玛斯攻击以色列平民,2024年春季又捐款50万美元,赞助以色列全国医护及急难救助巡守队的医疗用品及对讲机等,并强调完全不涉及军事用途。同年2月民进党立委钟佳滨也发起台湾与以色列国会议员联谊会,以色列驻台代表游玛雅与会致意。

此后,以色列国会议员访问团至少在2024年5月访台拜会时任总统蔡英文、监察院长陈菊等内阁;又在2025年4月5月两度访台,拜会副总统萧美琴、外交部长林佳龙等内阁。今年4月来台的以色列国会友台小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于7月23日发布共同声明支持台湾国际参与,该声明共计72名跨党派国会议员连署,超过以色列国会120席过半席次。

此外,今年5月访台的以色列国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席暨外交国防委员会议员泰勒(Ohad Tal),即是7月初带领李雅萍前往本雅明地区议会的牵线者。

不过,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过去长年从未成为台湾舆论焦点,台湾社会如今对以巴两国的两极评论,如今却紧紧镶嵌在两岸情势与台美关系之中,映照出这座岛屿日益鲜明的“非此即彼”思维。然而台湾同时还在积极争取世界的认可,如何善用外交智慧在美中对抗和国际社会印象间取得立足之地,将是未来一再面临的挑战。

评论区 2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ericchan
    說穿了就是台派為了抱川普大腿,川普支持的以色列也要瞎挺。加上中國輿論反美親巴勒斯坦,所以台灣誰挺巴勒斯坦誰就是被中國滲透

  2. 有些諸如民進黨支持者自以為看破世情,指責其他反對者都是「左膠」。現實的問題是,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夥伴。不論中國在以巴問題上的立場如何,雙方經濟協作都在不斷推進。台灣也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在聯合國大會里也沒有自己的一票。以色列憑什麼會以開罪中國的代價幫助台灣?是因為台灣的健保還是台積電晶片?😅 更別說以色列自己也是半導體大國,在晶圓製造上跟台灣還是競爭關係。這些人不會在幻想以色列需要台灣的晶片來裝備武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