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台灣新媒體連番出現,他們哪裏是「新」的?哪裏還是「舊」的?
不漏新聞的模式已經不夠了。新聞工作應該更深刻周延地掌握、分析事實,內容為王,只是產製與傳播過程有新的方式了。
東華併花蓮教育大學,是成功的併校案嗎?
台灣對高教發展策略尚未取得共識,但對教育部而言,大學整併後組織精簡,資源上絕對可以做更好利用。
颱風夜,我在長榮班機上
群眾開始鼓譟,機上的嬰兒像是被傳染似的,一個又一個接連啼哭。機身幾度下沉,最劇烈的一次是快速下沉後立刻拉升。
台灣「大大學」併「小大學」,是少子化危機的萬靈丹?
每所學校不論大小規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價值」,看數字績效、計算得失的大學整併,只能用「粗暴」二字來形容。
「禍」輪染黑金門,官方說「清污完畢」,但岩壁上仍然一片黑亮
這艘船要等到十月初的大潮期才能拖走。誠心希望所有作業順利進行,儘快阻止這場金門的海洋災難。
【獨家專訪】胡晴舫:我帶著「台灣的禮物」來到香港
我們或許沒有最美麗的城市街道,但我們學會了人性的價值。同時,期望台灣人要看到香港人的法治觀念,對專業的尊重。
蓮舫的身世裏,藏着台日香蕉的百年歷史
1960年代,台灣七成香蕉外銷日本,是老一輩熟知台灣等於「香蕉王國」的年代。如今處在谷底,2020年東京奧運或為新契機。
「港泰台州」號漏油,一場原本可以不必發生的災難
海洋是全民的公產,非古崗村民獨有,相關單位錯失處理的黃金時段,導致油污釀災,船東已破產倒閉,未來該向誰求償?
做出寶可夢的技術,怎麼幫我們裝潢、指路、或者訓練警察?
AR技術讓消費者能藉電腦或手機APP,直接在居家空間實景擺設新家具;在優化消費者體驗之餘,連帶提升了下單成交率。
遊覽車司機:「新車 = 安全」是一種迷思
旅遊界流傳一句話:「好的駕駛員勝過一輛上千萬的歐美遊覽車。」但火燒車事故發生前,相關法令多半只針對車齡打轉。
陸生這條「產業鏈」,520後會「斷鏈」嗎?
教育部不願正視問題所在,投注更多高教資源,才會導致各大學只好將人數多、語言通的陸生當成大海茫茫中的救星。
【調查】誰在操控低價遊台灣的陸客團?
地接社在商言商,若能力夠,垂直整合成一條龍,是企業們的目標。而當外界指責陸客來台行程過長時,都忘了誰是買方。
1
...
142
143
144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