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戰爭
評論|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下)?蔡政府國防施政的隱憂
台灣社會國防議題吵嚷不休的亂象,恰巧暴露了心理國力低落的弱點。
評論|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回顧
從「有效嚇阻」走到「重層嚇阻」,兩字之差,背後的國防戰略意涵已大幅調整。
被指反攻遲緩逾月,烏軍宣布攻破南線俄軍第一道防線|Whatsnew
烏軍對接下來的挺進抱謹慎樂觀態度,因為俄軍的第二道防線相比第一道防線要脆弱很多。
「北溪」管道被炸後續:德媒稱線索指向烏克蘭|Whatsnew
仍有許多問題等待回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烏克蘭政府多大程度上參與了行動的策劃和執行,但每個人都在迴避問題。
俄一飛機墜毀,據稱「瓦格納」首領普里戈任在機上|Whatsnew
瓦格納集團關聯頻道「灰色地帶」稱這架飛機是被俄羅斯防空部隊擊落的。
評論|
前路坎坷?烏克蘭夏季反攻的失望與希望
本文試圖對目前烏克蘭戰場的軍事局勢做一簡要的總結和分析,並探討這一局面背後可能的經驗教訓和未來的局勢發展。
納瓦尼加刑後發布綱領抨擊老民主派,加深俄反對派內部裂痕|Whatsnew
加刑之後,他如果要把這些刑期服滿,出獄時將年逾七十五歲。要在條件極為惡劣的俄羅斯監獄生存三十年並非易事。
廣島核爆「在外被爆者」: 被遺忘的殖民地出身者,權利救濟的漫漫長路
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那兩天,也有為數眾多的殖民地出身者在此生活,後來成為「被爆者」,多數來自朝鮮半島與台灣兩地。
核爆蕈狀雲下誕生的人們,與守護他們的廣島記者
原爆小頭症,指的是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時照射到高強度輻射,導致頭部骨骼無法發育完全,出生後頭圍明顯比一般嬰兒要小的小頭症。
沙特峰會討論烏戰問題,據稱中烏兩國均在姿態上有所鬆動|Whatsnew
歐美媒體報導稱,北京方面代表在會議上表現積極,相較之前更願意交流。
「河狸」頻襲莫斯科,俄烏無人機戰爭進入新階段|Whatsnew
烏克蘭的新無人機正模仿伊朗無人機的特點和戰術。但這樣一來戰爭也可能進一步升級。
75年後的正義,廣島核爆不為人知的黑雨受害者
端傳媒作者在今年走訪廣島,訪談多組非典型的核武受害者團體,這是70多年來人們對抗歧視、追求權利救濟與公平正義的生命故事。
1
...
15
16
17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