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戰爭
圖解半年來俄烏戰況:反攻乏力,攻守再易勢|Whatsnew
夏季反攻未能取得預期成果,烏克蘭社會想必將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時期。
評論|
《巴勒斯坦問題》:薩依德的思想遺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以巴衝突的本質?
巴勒斯坦人在歷史上存在麼?以色列的立國意識形態是什麼?一國方案的倡議有多大可行性?
評論|
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評論|
喬瑟芬:以巴衝突中的台灣輿論場——帝國夾縫下的戰爭焦慮與代入感
台灣應該是全世界少數能同理巴勒斯坦處境的國家,但同樣身不由己的歷史,並未讓台灣人心生同理。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自己的身體到戰爭的身體,我在三個月內參加了五場台灣民防訓練營
民防訓練,與其說是抗敵,不如說是為了抵抗自己對自己的姑息。
評論|
消失的巴勒斯坦人:美國輿論場裏的殖民主義幽靈
對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潛在的屠殺熟視無睹,這是美國精英階級的一次集體道德破產。
為什麼華人教徒總是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冷戰思維﹑右翼保守力量與宗教狂熱
「每個華人基督徒的心中都有一座錫安山。」
以哈戰爭蔓延網絡空間,伊朗、俄國和印度網軍亦有參戰|Whatsnew
戰爭新聞越來越像「戰爭迷霧」,事實核查的難度亦隨着戰爭強度日益增加。
評論|
反美、反猶、仇穆:簡中輿論場圍繞巴以衝突的他者想象與自我投射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反猶與反帝如何產生合奏,也可以看到國家利益與民族主義間的錯位。
以色列記者艾米拉·哈斯:面對以巴局勢,行動主義者的底線是不要絕望
「哈馬斯式的殘酷如此近距離,而以色列式的殘酷,超出了西方的雷達。不要取消歷史,為現在和未來努力。」
一場事先張揚的襲擊:以色列國內政治的動盪,如何令哈馬斯看到可乘之機?
當以色列反對派僅僅批評內塔尼亞胡和他的新盟友,卻對維持軍事佔領和殖民的行為熟視無睹時,他們能改變巴以關係的暴力循環嗎?
開戰一周:以色列大規模反擊;加沙斷水斷電,轟炸不斷|Whatsnew
戰爭沒有結束的跡象,加沙正面對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1
...
13
14
15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