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LGBTQ+
愛慾錄:極限推拉16年後,我們結婚了
在我最瘋狂的夢裏,也從未想過會被Yat Ching求婚。
中學生抵抗校園性別定型,平機會、法庭成為捍衛選擇權的新戰場
「我們好像齒輪,人們不在意齒輪有何感想,只要符合形狀、持續運作,就沒所謂。齒輪長時間維持痛苦狀態,但他們不會在意。」
被處分的彩虹:失落的,接力的
「彩虹像是暗號……我們不需要更多交流就能確認對方是安全的,有互通語言的人。」
評論|
性別暴力的中國式治理難題:父權制催生的「黑惡勢力」,無法被父權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輿論中已部分轉移爲對「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的關注,但對性別正義的訴求,是無法靠行政式「清洗」實現的。
新選舉新特首誕生,而弱勢的倡議在消音
民間團體與候選人互動的畫面幾近消失,政綱又鮮有提及具體政策,基層、環保及同志等弱勢的聲音要如何才能被聽見?
端開麥:離開固定的座位,發現自己身上的酷兒
每個人身上都有邊緣性,接受它,發展它。
關錦鵬專訪:時代抹不走的那種藍
許多經典港產片都排著隊要重新修復、放映,像時光隧道帶我們回到曾經璀璨的舊香港。時隔廿年,《藍宇》也順勢推出修復版。
性別、科普、飯圈、財經⋯⋯2021年被消失的中國網絡帳號
據端傳媒不完全統計,數次行動累積消除各平台帳號超過40萬個,清除內容超過350萬條。
愛慾錄:我在百合AV裡「嗑CP」
「封面是倆女看向對方, 就可能是女性向的; 如果看著鏡頭, 那就是男性向的」。
評論|
東亞女同情感與經歷的投射:《花香》為何在姬圈爆火?
我們或可期待《花香》在第二季中能否轉化這種「羞辱」, 成為對抗異性戀污名化的利器。
異鄉人:我走過的歐洲墳地
歐洲的墓園風景優美,甚至適合談情說愛,同時也在提醒我們那些灰暗的歷史。
為了活下去,中國LGBTQ組織改名、商業化、接軌主流價值觀
「即使都關門,還是會有新的組織出現。」
1
...
10
11
12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