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文化現象
從「雙潔」到《夢華錄》:虛擬世界的「性別公平」,怎樣被流量和審查重構?
對於渴望讀到甜蜜愛情的讀者來說,一對一是底線,「雙潔」則是高線。
25年後,香港所失去的
這城變得太快,今天忘記了昨天。在一片旗海和花簇中,香港到底失去了什麼?
端Plus圓桌預告:尼曼歸來,與《鏗鏘集》前記者蔡玉玲聊聊獨立報導的未來
本場活動是端Plus週年系列活動的第三場。
MIRROR粉絲成為社群之路:情感、連結與矛盾
「有些留言會引來一堆人抨擊……我覺得這些群組普遍來說都是誇誇群,那就盡量講正面的話。」
被封殺的台灣樂團,和他們背後的中國「聽團仔」
諸多台灣樂團風靡中國,累積了一批特殊的中國「聽團仔」。樂團們先後遭到封殺時,「聽團仔」選擇翻牆還是脫粉?
珍寶海鮮舫告別香港:最後營運的畫舫,遠去的流金溢彩
艇家、旅客、居民,見證這香港仔海上皇宮,由盛變衰。傷感,是時代變遷,回不到過去。
台北國際書展2022:台灣-香港-國際,台北書展在華語出版界的特殊角色?
沒有人經歷的書展會和其他人一樣,而這也似乎正像此刻在疫情與科技影響下,台灣出版業的機會與命運⋯⋯
評論|
記者手記:在康城,我看到華語片聲勢的沒落與韓國電影的盛放
誰也沒想到,華語電影在康城的式微來的如此之快。
《奇異博士2》與多重宇宙:漫威只顧炒冷飯,《媽的多重宇宙》技高一籌?
史傳奇至少是在不同的危難中重新解除相同的困境,汪達則完全是在相同的危難中解除相同的困境⋯⋯
評論|
爛尾的Killing Eve,影史上拉拉愛情的死亡症候群
代表是重要的(representation matters),編劇最後塑造出的形象與結局都會成為「代表」本身。
世界這麼壞,我們還只顧瘋狂追星嗎?——粉絲從公益應援,到走過黑暗
「我們不能只是追着一顆發光的星......我們在這裏聚合了,有這樣的力量,我們尚有很多很多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評論|
阿果:盛世或虛火——香港流行文化如何重新成為大眾焦點?
由去年叱咤到今年 Chill Club,已蔓延一整年的香港流行文化浪潮,如何掀起,又有何特徵?
1
...
11
12
1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