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文化現象
娛樂工業與資本:K-pop偶像是如何被「非人化」的?
對於南韓的「八十八萬韓元世代」,K-pop偶像們是崇拜的對象,是遙不可及的明星,但也是明天就能過氣的商品。
基隆中元祭:不再打破頭後,年輕參與者如何看待百年傳統的變與不變?
基隆中元祭迄今已有168年的歷史,在這百年洪流中,有哪些改變了?又有哪些不變?
漫威剝削風暴:電影特效從業者為何收入微薄到連牙膏也買不起?
漫威之所以寧願拍實景時犯錯、到特效後期再修改,就是因特效人員更便宜、沒有工會嚴格工時要求,因此可以更無風險,放心壓榨。
在演唱會賣命的他們︰綵排時薪50元,舞蹈員頂着安全隱患開工
「在一個過度發展的世界,舞蹈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的身體。我們是實實在在、有血有肉、會開心、會傷痛的人。」
【更新】MIRROR演唱會舞蹈員受傷,有什麼法律保障和申索機制?
「大部份的舞蹈員或者舞台工作者、台前幕後都沒有簽合約的習慣,以前大家不太注重那一份合約。」
評論|
《浪姐3》的夏天:磕CP,一種挖掘和認可女性經驗與連結的方式
真人秀不一定只能是淪落爲娛樂工業和資本的消費遊戲。
媒體人自述:721三年過去了,我還未習慣只談風月的香港嗎?
可能我是最早就變得只談風月的那些人,每天寫寫明星訪問、寫寫電影評論,除了一些應景的弦外之音便不想多說。
迷因為何好笑?又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與其說網路迷因影響了台灣人的溝通方式,不如說,迷因是在強化台灣人原本溝通的方式。
測測你多了解台灣迷因
「歸工欸」、「我就爛」、「我ㄉ豆花 30塊」……你知道這些流行迷因的來頭麼?
聊聊台灣迷因:我們知道這很地獄、很多中國梗,但真的很好笑
有趣才能被看見,但同時保有幽默感與道德敏感度並不衝突。
香港 Hip-hop 歌單:你聽到香港人對於時代的回應嗎?
這十首 Hip-hop 歌曲反映了當下香港人對社會現狀的感受。
評論|
張學友是敵是友? ——民粹愛國者與中國宣傳機器的分野時刻
沒有敵人之後的鬥爭,對敵人的「辨認」只會更加殘酷。
1
...
10
11
1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