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中美開會談延貿易停戰;消息指美拒賴清德過境;特朗普稱加沙面臨饑荒

特朗普要俄、烏10-12日內達成協議;長和售港口擬邀中資加入買方;中國華北、台灣中南部暴雨;中國推育兒補貼制度
2025年7月28日,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可斯在奎松城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抗議者毀了他的肖像。攝:Basilio Sepe/AP/達志影像

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報導背後,記者與編輯經歷了哪些思考與取捨?全新上線的會員限定新聞信《走進編輯室》,邀請你走入幕後,一覽記者手記、新聞觀察與未曝光的故事。現在加入暢讀會員,首年限時 9 折,解鎖更多會員專屬內容。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美聯社攝影記者Basilio Sepe:2025年7月28日,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可斯在奎松城發表國情諮文演說時,抗議者毀了他的肖像。

今天是2025年7月29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中美會談討論延長貿易停戰,美國對全球關稅稅率、半導體新關稅即將發表

路透社7月28日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帶領的代表團,當日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談,討論延續貿易停戰。談判預計將於29日繼續。據報中方希望美國降低進口關稅,及取消技術出口限制。有分析認為,雙方的貿易停戰有望再延續90天。

路透社28日另報導,特朗普當天表示,未同美國達成協議的貿易對手可能面臨15%至20%的關稅。報導指,特朗普傾向於實施簡單的關稅,而非進行複雜談判。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7日指,將在兩周內公佈對半導體進口進行的國家安全調查結果。是項調查結果可以作為對半導體開徵新進口關稅的依據。

盧特尼克和特朗普都指,歐盟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與可能的半導體關稅有關。特朗普還稱,包括台灣在內,不少地方的企業都希望在美國投資,以免受半導體關稅的衝擊。

消息指美國拒絕賴清德過境,台總統府否認有出訪計劃

路透社7月28日報導,美國政府已拒絕賴清德8月出訪期間過境美國。

此前有報導指,賴清德計劃在8月訪問南美洲數個邦交國,去程過境紐約,回程過境達拉斯。上述訪問一直未經台灣方面正式宣佈,據報賴將延期出訪。

路透社的兩位消息人士指,訪問延期與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談判有關。

台灣中央廣播電台報導,台灣總統府和外交部都回應,賴清德短期內沒有出訪規劃,是基於南部風災復原、對美關稅談判和「相關國際情勢」。台外交部更指,沒有所謂延期、取消,或者美方不同意過境的情形。

台灣中央社向美國國務院查詢,獲回應指台灣未宣佈賴清德出訪,因此對假設性問題不予置評。回應還稱,美國對台灣總統和高階官員過境的政策沒有改變。

環球網29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有關提問,僅稱反對美台官方往來,反對台灣地區領導人竄美。

而美國聯邦眾院前議長、眾議員裴洛西(Nancy Pelosi)28日在臉書上對此作出評論,認為此消息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希望特朗普不要改變對台政策。

特朗普稱加沙面臨饑荒,以色列人權團體指責本國在加沙種族滅絕

《衛報》7月28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英國訪問期間,稱加沙面臨著「真正的饑荒」(real starvation),並要求以色列「容許每一盎司食物進入」。

特朗普還直指以色列對情況「負有很大責任」,直接回應了內塔尼亞胡28日所稱的「加沙沒有饑荒」言論。

特朗普是在和英國首相施紀賢(施凱爾,Keir Starmer)召開記者會時作出上述表態。《衛報》引用英國政府消息,稱施紀賢在特朗普訪問期間就加沙問題對特朗普施壓。

特朗普仍然批評了哈馬斯不肯釋放人質,並稱其「很難溝通」,但也要求以色列「改變行事方式」。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28日報導,以色列兩個人權團體「卜采萊姆」(B'Tselem)和「以色列醫生為人權」(Physicians for Human Rights-Israel)聯合召開記者會,分別發表報告,指控以色列在加沙施行種族滅絕。

「卜采萊姆」的報告綜合考量了以色列在加沙的政策及其結果,以及以色列政府高官和軍方高層的言論,認定以色列在系統性的毀滅加沙的巴勒斯坦社會。「以色列醫生為人權」的報告則特別關注以色列對加沙醫療基礎設施「精心計算和和系統性」的攻擊。

以色列政府否認指控,稱其國防部隊只針對恐怖分子,而非平民,而哈馬斯應對加沙的苦難負責。

特朗普要求俄烏在10至12日內達成協議

《衛報》7月28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將為俄烏設定10至12日的期限達成協議。

特朗普是在同英國首相施紀賢見記者時發表上述言論。他對俄烏之間未能達成協議表示不耐煩,並稱「已有50天」(相信是指俄烏重啟談判的時間),未能見到進展。

特朗普還對普京表示失望,稱多次以為和對方解決了問題,然後普京就對基輔等城市發射導彈,導致人員死亡。

此前,特朗普已開始改變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多次公開表示對俄方的不滿,增加了對烏克蘭的援助,及考慮對俄羅斯加強制裁。

長和出售全球港口資產,擬邀中資加入買方

長江和記實業7月28日發表公告,指其與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之間,就出售港口資產進行獨家磋商的限期已屆滿,但仍在同該財團討論,「擬邀請來自中國內地之主要策略投資者加入成為財團的重要成員」。

長和的公告並未透露擬邀請的投資者身份。彭博社28日報導指,有關的投資者是中國央企「中遠海運」。該社早前報導已指,中遠海運擬在財團中取得否決權。

此前,長和同貝萊德的港口交易曾多次遭到香港中聯辦旗下傳媒的抨擊,甚至威脅以國安法例予以處置。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也多次轉載了這些媒體的文章。這些行動被認為同有關資產包中的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有關。特朗普政府曾稱要抵制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已宣佈將對有關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而長和方面稱不會在未通過審查的情況下進行交易。

中國外交部在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有關提問,指「關注到有關公告」,並稱中國政府「將依法進行監管,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市場公平公正」。

中國華北、台灣中南部暴雨,各有災情

中國氣象局7月29日報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部分地區,28日出現分散式強降雨。

此次華北暴雨,北京尤受影響。《新京報》報導,自24日至28日,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165.9毫米。在密雲郎房峪和朱家峪,最大降水量達到543.4毫米,屬特大暴雨級別。報導指,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上述兩處的雨量相當於四天下了一年的雨。

暴雨在北京遠郊的密雲等地造成災情。中國新聞網29日報導,目前已有30人死亡,其中密雲28人,延慶2人。報導還指,官方正在搜救失聯人員。

此前的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北京日報》報導指,密雲無人員傷亡。當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分別就災情作出批示。後者的批示中提及,密雲洪澇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新加坡《聯合早報》注意到,中國官媒此後才披露人員傷亡情況,也有中國中央官媒高層在微博上稱「這個披露信息的方式太讓人意外了」。

在台灣,台中和南部的高雄、屏東、雲林、嘉義、台南等地也出現豪雨。《遠見雜誌》報導,當地多處出現淹水、停電和能見度不足的情況,不少地區人員被疏散。高雄、屏東、嘉義和台南市29日均停止上班、上課。目前,台灣尚未見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不過,南部養殖場損失嚴重。

中國華北、東北和內蒙古多地未來仍將有大雨,華東地區也因颱風「竹節草」面臨風雨天氣。在台灣,南部地區仍將面對大雨,雨區並將逐漸向北部轉移。

中國公佈育兒補貼實施方案

新華社7月28日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當日引發《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

《方案》指,中國將對符合法律法規生育的3週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直至其滿3週歲。《方案》規定的國家基礎補貼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人民幣。該補貼不徵稅;在認定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時,也不計入家庭和個人收入。

根據《方案》,中國中央財政將就發放國家基礎育兒補貼所需資金,對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按比例予以補助,其餘資金由地方財政提撥。《方案》未透露中央財政對各地區的補助比例。

《方案》同時要求,應在各市範圍內統一育兒補貼標準,差異較小的省也可以在全省範圍內統一標準。《方案》還指,省、市級政府出台育兒補貼政策或提標,應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而縣級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台育兒補貼政策或標準。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