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评论
评论|
安帛:中国 “限韩令”何以奏效?粉丝文化重塑爱国主义
绝不是传统的民族主义话语,反而是粉丝圈的语言和行为模式,重构了民族主义政治参与和表达的可能性。
评论|
梁启智:操控选举的 N 种方法
正如北韩一样有普选,相信大多数香港人都不愿有天走到那一步,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距离可能经已不远……
评论|
言论械斗的年代,用文字搭桥
讯息洪流奔腾的时代特征,人人皆可发言的媒体环境,本土立场分明的认知部落,我们需要怎样的评论?文字搭桥,能否让两岸三地看清彼此,理解漩涡?
评论|
马岳:被忽视的功能界别战场
民主派在雨伞运动后,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参与功能界别的选战,可算是泛民今届众多选举策略失误的其中之一。
评论|
汤家骅:港独将是一国两制之丧钟?
四月“民主思路”访京的时候,北京官员仍然认为这股所谓港独思潮难成气候,也不用过分大惊小怪……
评论|
丁丁:中国对抗“萨德”,舆论战暴露的战略实力
中国在“萨德”一事上不善罢甘休且表现得胸有成竹,这种自相矛盾不免暴露战略决策混乱。
评论|
今天,媒体人要赢的到底是什么?
政治压力与数位冲击,如何同时打赢这两头巨兽?单靠前线新闻工作者的热诚,可能吗?
评论|
刘绍麟:桥与家,香港的属性转变
九七后,没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的家园视为救生艇,随便哪个遇险的人也可以上来待一段时间,这是重大的转折。
评论|
曾金燕:艺人“戴绿帽”,看客与媒体的家庭想像
一个压抑的社会,周期性地需要新的社会事件提供言语暴力的宣泄。艺人和艺人的家庭,首当其冲成为发泄出口。
评论|
何尚衡:低头看手机的年代,头上招牌有何意义?
香港的建筑物表面,不只是单纯的外壳,而是一层满有沟通功能的表层,犹如城市画廊,而招牌就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评论|
文化如何经济?补助机制与文创产业
文化与经济,不该是互相对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循环生态。
评论|
台湾艺文青年的劳动贫穷,与艺术教育的僵化
这些青年艺文工作者们,十之八九经历过类似的尴尬经验──不断被家人朋友询问:“你的薪水有多少?”……
1
…
229
230
231
…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