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电影
《给十九岁的我》政治相对“安全”,才可在金像奖典礼高呼“上咗先算”?
纪录反修例运动的《时代革命》、探讨香港不同世代政治立场的《忧郁之岛》等纪录片,虽在外地大放异彩,却依然没法在香港上映。
《给十九岁的我》获奖漠视了什么?香港电影金像奖41届以来的最大舆情割裂
因香港劫后重启,而本应更受瞩目的今届金像奖,却偏偏没能将香港电影再启航的重要分水岭记入历史。
金像奖现场手记:如何度过一个属于香港电影的穿越之夜
香港电影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光明的未来”,但它没有“现在”。
三年之后,他们为了电影再来香港
独特的选片口味,难得的放映尺度,香港曾经是影迷看片的胜地,也是电影记者的必经之地。
香港新生代导演通宵大对谈:我们自己,定义我们的年代
香港电影金像奖前夕,导演林森、刘国瑞、曾宪宁、贾胜枫、何爵天、卓亦谦相聚把酒通宵,吐露新一代的心声与思考。
黄秋生:关键时刻,自己留下讓别人走,还是别人留下自己走?|电影白日青春
“最正确就是这个人选择留下。在最后关头,你们这些示威游行的人,走啦,你们走啦⋯⋯而我就返屋企(回家)了。”
导演/画家邱炯炯专访:我们的时代缺少解风情的眼光
从《大酒楼》到《姑奶奶》再到《椒麻堂会》,邱炯炯再现了日子,填充了人生。
重现《明镜》丑闻,这部电影试图讨论新闻业的未来
2018年《明镜》丑闻,被形容为“希特拉日记”事件以来最严重的公信力危机。
《黑暗荣耀》:为什么男反派可以惨死,女反派却一定要“在公众面前”惨死?
在惩恶扬善中以性羞辱去贬抑女性价值,等于合理化了女性在日常与社群媒体中遭遇的同样挫折,这也是它止步于“爽剧”的局限所在。
南·戈丁《所有的美丽与血泪》:资助美术馆的药厂家族看见受害者的痛苦吗?
记忆与照片是不同的,就像亲身感受的痛苦跟目睹痛苦不一样,后者让我们觉得刺激,前者则无法忍受。
电影人要改编大江健三郎有多难?大岛渚也不算成功?,要被电影改编
存在主义和社运下人性跌宕的主题日渐退潮后,尽管大江健三郎声名与日俱增,却缘何不再受到太多导演青睐?
评论|
塔尔(TÁR)对谈:权力没有性别?艺术可以独立于艺术家吗?
虚构真空权力场,还是呈现了真实的权力问题?
1
…
19
20
21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