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经济
动态清零逾两年,香港失去外资和人才︰经济代价是甚么?
“有些人对香港的信心已动摇。其他人也可能在外地找到工作。我不认为他们会回来。”
评论|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评兰小欢《置身事内》
对过去20年的中国经济模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释,但却在“对不对”和“怎么办”的问题上刻意留白。
乌克兰餐厅在港21年:这座小小乌国博物馆里,他们的痛香港人能懂
“几年前是香港很艰难的时候,当时我们支持香港人,现在香港人支持乌克兰,因为大家互相了解,大家都追求自由与和平。”
评论|
产业链外迁、脱钩加速:政治抗疫下中国经济不可逆转的代价
如果极端的封城清零政策持续下去,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存在长期的不确定性,不大可能恢复正常。
幼童院舍“童乐居”逾半职员涉虐儿被捕——监护权背后,孩子无处控诉
决策的过程中,大人总是凌驾小孩。“我(小孩)的角色是等待和接受。”
我们为什么阅读(2):打工者身份是我的锚点,阅读让我更新对自身群体的理解
阅读让我渐渐明白:为什么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农民的儿子、新工人,耳闻目睹的都是农民、打工者的悲惨故事和命运?
互联网裁员、农民工回流,千万中国求职者去哪工作?
半数互联网公司发生裁员,7成大学毕业生希望在“体制内”找工作。
从疫下餐桌上的食物,看网购、社区团购能否成为买菜新趋势?
“不是因为你落楼下的超市,可以找到这些货品,就代表货品是好的,只是因为供应商有付上架费。”
评论|
《不平等的样貌》:一本探讨新加坡贫穷的民族志,如何戳破国族论述的假象
新加坡的福利制度并不以“普及”为最终目标,反而是“筛选”。
“打拐”写入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落实中央对特区全面管治权”
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政府如何稳增长、保就业?
确诊移工的委屈︰被雇主嫌弃了,“我会被解雇吗?”
“他们责怪我因为放假外出而感染病毒,却忘记了他们叫我到拥挤不堪的市场买菜。”
读者来函:当中国人民遇到AssangeDAO
“营救”反而成了赌局中不被强调的目的。
1
…
40
41
42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