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欧洲
数据故事:那些战死乌克兰的俄兵是谁?
年轻﹑贫穷﹑边缘﹑低学历--他们当兵是为了活下去,但最后却死在异国他乡。
带上点心、奶茶和广东菜离乡别井,他们只能还原80%的香港
“我想让他们感受香港的味道、香港餐、香港的镬气。我从脑海最深的地方,把儿时吃过的味道拉出来。”
普京时代俄罗斯文学:后现代,同志,异议者,与爱戴普京的突变者
这是世界末日,但关于这点无人知晓。只因,早已无人幸存。
俄乌战火下的能源危机:要摆脱对俄依赖,欧洲还能非核化吗?
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洲各国似乎掀起了一场核能复兴运动;而被牺牲的,就是无核化的目标。
河濑直美丑闻:日本导演接连出事,是 #MeToo 运动,还是政治阴谋?
《周刊文春》接连刊登日本导演的丑闻,在一片争议声中,讨论的议题也从 #metoo 慢慢烧向其他领域。
英国的离散香港记者:放下记者身份,可以拿起甚么?
四个流散在英国的香港记者,在异乡思考新闻是甚么,而没有了新闻,自己又是甚么。
评论|
记者手记:在戛纳,我看到华语片声势的没落与韩国电影的盛放
谁也没想到,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式微来的如此之快。
2022年俄乌战争中的戛纳影展,是电影还是政治?
2022年是一个世界变幻的时刻,戛纳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基辅记者日记三:创伤中的乌克兰人们,“即使身处深渊,总会有出路”
“炸弹在体内嗡嗡作响,把思想和语言撕成碎片。眼泪也流不出来。我像是被冻结了。”
评论|
“孩子是这场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 ——反思德国疫情封锁措施的得与失
德国政府实施了成本巨大的防疫措施,但最终是两败俱伤的结局——高风险群体大量的死亡,儿童和年轻人成为了“失落”的一代。
乌克兰餐厅在港21年:这座小小乌国博物馆里,他们的痛香港人能懂
“几年前是香港很艰难的时候,当时我们支持香港人,现在香港人支持乌克兰,因为大家互相了解,大家都追求自由与和平。”
评论|
再见,哈贝马斯——德国是时候与战后的“和平主义”告别了?
哈伯玛斯们的历史经验与反思不应变成僵化的教条,以及“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要多”的优越感。
1
…
23
24
25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