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美國
評論|
一個教會,兩個中國:拜登的「美國優先」與梵蒂崗的「中國夢」有何潛在衝突?
講了四十多年的台梵斷交話題再度點燃,背後是拜登「重返亞洲」的戰略,教宗的中國福傳夢──還有美梵「神聖聯盟」的瓦解。
K-pop進軍歐美:「韓團偷走了黑人音樂」,為何仍收獲大批黑人粉絲?
從南韓偶像團體的音樂中,歐美非裔粉絲們聽到了熟悉的旋律;而選擇加入韓流,彷若是在向歐美主流說不。
「非自願單身」:為何外貌與兩性關係焦慮,會引他們掉入網上的仇女黑洞?
回答了「她們為什麼不喜歡我」的網絡社群,卻無法回答「我該怎樣喜歡自己」。
評論|
特朗普主義在拜登時代的延續:文化戰爭,兩個美國之戰
為什麼討論「美國價值」和「美國身份」真正意味着什麼、最被今天的哪一方代表,是一件足夠重要的事情?
異鄉人:疫情之年,我在新加坡苦苦等候美國簽證,最終卻又回到中國
我用了小半年的時間,幾乎經歷了疫情之年國際旅行能遇到的所有問題:機票、簽證、隔離,以及貫穿始終的焦慮。
台灣珍珠奶茶在美國:從「亞洲驕傲」到「波霸自由主義」
當疫情讓台灣「珍珠」暫時無法運往美國,大家才深刻體會到:珍珠奶茶已成為美國主流雅痞和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潮流飲品
評論|
小心翼翼的《尚氣》:當一部電影避開了所有辱華的可能
沉浸在漫威宇宙第四階段的開篇,或是沉醉於梁朝偉的電眼,你們沒有發現迪士尼私下有多努力。
評論|
9/11二十週年:普世主義的終結,與「隔離而平等」的新冷戰
早在2001年前後,那個理想中的「地球村」就已經有難以為繼的趨勢了,如今它作為一種人類理想衰敗得更明顯了。
端開麥:你的愛情標準由偶像劇說了算?我們如何被植入「愛情」這個說法
太多電影和劇集喋喋不休地在定義愛情和浪漫的標準,到底是哪裏出了錯?
評論|
清晰與模糊之間:美國在何種情況下會出兵防衛台灣?防衛範圍是多大?
本文把重點放在一個關鍵問題上,討論戰略模糊還是清晰,首先要界定「何為台灣」。
強尼.戴普的兩座獎杯:為何美國醜聞影人可以再走歐洲路?
歐洲對影人私德的寬容程度遠超好萊塢?面對取消文化的弊病,與名人家暴問題,時代祭出的是悲劇還是圈套?
被美拒簽的中國留學生:「我可以證明我不是間諜,但他們根本不看」
「只要跟中國沾上關係的話題,好像大部分人都不願意進來。」
1
...
35
36
37
...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