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事件後返台學生:「每天出門前,習慣先看台北捷運有沒有停駛」 今年夏天,一群留港台生意外參與了香港的歷史時刻。在火熱的街頭運動中,有人曾協助香港同學運送物資、有人對抗爭者持保留態度,中大事件後,學期提前結束,他們返回台灣,有人堅持返港「把書唸完」,也有人考慮就此離港。
讀者回函:陸生若破壞連儂牆,勢必將自身在台的公共參與空間撕得更小 連儂牆的存在,和身份認同無關,和你身處的位置無關,正如一場運動中千百個人總有千百種想法。但是請不要撕毀他,正是因為這面牆的存在,照顧到了在那些在運動中失語的普通人。今天陸生面臨的困境,不正正需要這樣一面牆?
索羅門群島和台灣斷交後,我們與當地華人再次「漫步唐人街」 自60年代起,一曲〈漫步唐人街〉(Walkabout Long Chinatown)便被稱為索羅門群島的「地下國歌」,長年以來,索國與各種「中國」的互動亦從未中斷過。自辛亥革命時期開始,來自廣州的工程師、原籍福清的華僑、逃離97的香港人,都在這富有傳統部落宗族色彩的小島上落地生根,也深深影響當地的政經結構,乃至間接改變了南太平洋的局勢。
【主編推薦】一個逃犯,兩場風暴:陳同佳案背後的台港引渡空窗與兩岸角力戰場 20世紀國共內戰遺留下未解的兩岸體制矛盾,表現在法律上是諸多難題。香港,一直是兩岸之間的曖昧中介地帶。當兩岸關係緊張,香港就成了雙方角力的戰場。2019年的陳同佳案,給台港之間的漫長逃犯歷史,記下一筆濃墨。
索羅門群島發生「反對與台灣斷交」遊行後,我們飛去與當地人聊了聊 位居南太平洋群島戰略要衝的索羅門群島,在上月與台灣斷交,引發當地Malaita省揚言「宣布獨立」抗議。為何兩岸的外交競逐竟引起如此波瀾?當地華人如何成為索國關鍵因素,讓索不顧美、澳反對,也要與台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