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評論|
葉虹靈:誰是陳文溪?二二八歷史中的幽微
這些人到底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人們該如何在已然熟悉的記憶地景中安置他們?
中國對台資深官員,為何在兩會前夕落馬?
新的「鄭立中現象」已然在中國官場蔓延,習近平讓所有涉台官員提心吊膽,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上不知何時落。
評論|
陳芳明:北京紀念二二八,無法迴避的自我諷刺
北京要擴大紀念二二八,也該解釋:為什麼所有中國境內的二二八參與者,都受到政治迫害?
評論|
王宗偉:二二八、濟州島與馬共──戰後東亞反共格局下的悲歌
血腥不只是國民政府的專利,連最重視人權的英美,在介入戰後東亞的反共戰爭中也是。
為二二八策展十年後,她寫下這本書:我要讓受難者重返榮耀
當年事情發生在台北市,為什麼全台各地連動,就像電流通遍全體台灣人的心靈?我想建構那個深層的心理感受。
追記「二二八」反抗軍:二七部隊
大稻埕的槍聲傳到大台中地區時,情勢已趨於惡劣,戒嚴令發,地方青年和大眾各自組成保安、民軍部隊,負起維安之責。
25年被拒絕85萬次,她是信用卡女王
身處信用卡業這個殘酷的叢林,郭麗華相信,抱持「客戶永遠都有未被滿足的點」的信仰,才是維持超業續航力的關鍵。
評論|
富察:台北書展的決然轉身,與分眾年代的出版演化
原本書展的邏輯是經銷商式坪效概念——讀者被簡化為收割的對象,而非參與文化產業鏈的主體。
死亡遊覽車背後:「我們拿命換錢,客人拿命旅遊」
一台車上路,載了40條生命,卻要在惡性競爭中冒險搏殺。在旅遊產業結構最底層的司機,過勞、低薪、沒保障已成常態。
十年公務員之後,他西進大陸打造台灣網紅
當大陸如涵電商有計劃打造電商紅人成為意見領袖時,林柏年鼓勵台灣直播主發展個人品牌,盼帶起台籍網紅這條產業鏈。
台北超跑司機的最後一班Uber
「這些車下去跑Uber,不要說賺錢,能不能打平油錢都是一回事,」但張耀中不在乎,對他而言,這是嗜好也是休閒活動。
先別再見,台灣Uber合法化運營的三種可能
「分制、分區、限時」是台灣Uber合法化的可能三種走向。當Uber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後台,潛藏的是共享無人駕駛的趨勢。
1
...
133
134
135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