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歌聲進不去的台灣大學,衝突何來? 一檔風靡中國的音樂選秀節目,一場建基在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基礎上的兩岸文化交流,撞上場地毀損、租借程序疑慮、統獨對立、意外爆發的流血衝突,在夏末台北,點燃爭議。捲入爭議核心的三個不同立場的年輕人,他們分別在想什麼?
記者手記:報導李明哲案,我被問最多的卻是「刺青是真的嗎?」 「一個說很怕痛的客人,卻沒有休息,一口氣讓我從頭刺到尾……」李凈瑜的刺青師傅回憶。師傅沒想到這麼多人懷疑「那兩排字是貼紙」。什麼樣的預設印象,催生這樣的懷疑?這樣的懷疑,會讓我們忘記什麼?
生死觀:陪產團與我──生產,一場溫柔的盛宴 我吃了早餐、喝了咖啡,充氣泳池有舒服的溫水。有人照顧睡醒的孩子,持續好幾個小時都有人輪流握緊我的手,在我汗流浹背時為我擦汗遞水,連大寶都拿了幾個心愛的玩具在我邊陪伴著,觀看胎兒娩出的過程,最後,我們一起進行胎盤拓印。
評論|李熠:冷淡對待李明哲案,談何台灣價值 自李明哲案發生以來,台灣陸委會加海基會,無論是首長談話、發言人回應或是書面新聞稿,數量多達幾十則。但若要論有立場、有分際,還不如前總統李登輝辦公室的唯一一篇聲明……
李明哲被控「顛覆國家政權」認罪,台灣朝野卻一片冷淡? 台灣政府將「救人為先」列為最高指導原則,對李明哲案「帶頭低調」,民間反應也相對冷淡。「很多台灣人好像覺得李明哲案不關他們的事?」駐香港的人權觀察者對此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