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蒙頁:後默克爾時代,中歐將有「體制之爭」?
截至發稿時,德國大選後續談判初步結果出爐,「紅綠燈」聯盟各黨(社民黨SPD、綠黨及自民黨FDP)宣布於週四(2...
評論|
北京在聯合國取代台北的決議,是如何在50年前被通過的?如今有什麼法律效力?
只要中國不同意台灣參與,2758號決議確實「合法地」卡死了台灣人民希望以現在的「國格」參與聯合國及其下屬組織活動的路。
評論|
學者專訪:天主教會戀童,神聖的語言是如何被利用來侵害兒童的
關鍵仍然在於我們如何理解權力﹑階級和制度:教廷跟屬下神父的,神父跟會眾的,當然--還有我們跟孩子的。
評論|
周芷萱:女體與慾望——網紅小玉謀劃AI換臉色情片背後,老司機們的暴力
男人傷害女人、女人也為難女人。
評論|
蔡英文「新兩國論」的背後,是北京與華盛頓的極限博弈
當華盛頓不斷打台灣牌刺激、試探北京,它每出一次牌的邊際效益也是遞減的,對中國所能起到的損害作用實際比上次要減少。
評論|
國家監管與意識形態控制:什麼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特殊管理股?
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已經鋪開,對互聯網公司等意識形態力量的馴化,將是檢驗目前意識形態班底的重要指標。
評論|
特朗普主義在拜登時代的延續:文化戰爭,兩個美國之戰
為什麼討論「美國價值」和「美國身份」真正意味着什麼、最被今天的哪一方代表,是一件足夠重要的事情?
評論|
中港行動者對談:香港大解散?不能讓政治否定公共的價值
那個心態不是等待,而是把每個實踐都變成你可以參與其中變化的東西。
評論|
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如何判斷一場革命有沒有成功?
評論|
鮮花、子彈與沈默: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報社主編,和他身後的俄羅斯調查新聞史
戈爾巴喬夫贊助設立,近二十年共六名記者被暗殺,《新報》和它的主編穆拉托夫,是如何在當代俄羅斯生存到今天的?
評論|
吳國光專訪(下):中共的靈活性,建立於對暴力的依賴和對政權的壟斷
香港之變,說明習近平政權不容許任何一種具有公民自由權利的政治狀態。
評論|
吳國光專訪(上):新的世界秩序下,戰爭可能性在增強
「中國對台如果有動作,一定是大動作。」
1
...
57
58
59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