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2021年的中國科技企業:擔心美國「資本主義制裁」,更怕中國「社會主義鐵拳」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管理着一個重倉中國互聯網企業股票的小基金,年初就開始睡不著覺。
評論|
砍伐榕樹引發廣州官場洗牌:習時代的「揣摩上意」與「治理現代化」之間的矛盾
「政績觀錯誤」、「缺乏文化底藴」,以及最重要的——「沒有做到時時事事處處與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要求對標對錶」。
評論|
周芷萱:高嘉瑜被家暴變「網軍」風暴,傳統政治真的關心性別問題嗎?
只有當性別、家暴等可以被獨立看待、不需要用陰謀論博眼球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接觸到這些問題的核心。
評論|
大衛·哈維的學術生涯反思:我們是否在「反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
1975年,哈維與巴黎相遇,並確立了自己此後的研究道路。
評論|
「再見了,中介人!」——洗米華事件,澳門產業轉型中的一張骨牌
大概也不要懷疑北京整頓澳門賭業的決心,因為這同時牽涉兩個攸關國家安全的議題,即資本外流與中美競爭。
評論|
讀書|香港跨商、美國紅利和全球化,如何形塑今日的中美格局
從一批有美國聯繫的華商故事出發,我們對香港、中美關係乃至全球化的歷史將有全新的理解。
評論|
中國特色司法在港:國安法庭9P傳媒報導被禁下的秘密審訊之虞
制訂與修訂9P的初衷,從來都應是保障被告的利益及感受。
評論|
印太戰略構想:對「均勢」的幻覺與被推高的戰爭風險
毀滅來得越容易,和平就越珍貴些,而將和平希望放置在對戰略優勢和對人的「理性」的信仰上,它的毀滅就可能來得更快一些。
評論|
混亂的對華政策背後,是歐洲外交的戰略失語與制度失能
歐洲對華問題的真正癥結不是對美靠攏,而是⋯⋯?
評論|
韓國最後一位獨裁者的逝世:「屠夫」與「賭徒」全斗煥的政治遺產
光州事件是其一生最大的污點,只做一屆總統和平交權有功。
評論|
人工智能爭霸前夜:中國視頻監控行業是如何崛起的
中國電子監控產業在全球化時代的驚人崛起是近十多年才發生的事,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國家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
評論|
為氣候危機打官司:各國法院成為全球運動新戰場
氣候大會以外,遍及全球的氣候訴訟潮,如何迫使政商權貴正視責任,加速落實進程?
1
...
55
56
57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