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黃哲翰:新媒介上的台灣民族夢——如何面對社群離散與身份政治的挑戰?
網路媒介傾向將原本的公共領域分裂成個人私密的身份政治,進而淘空公民民族主義的根基,使得對共同體的想像再次離散。
評論|
讀《性的正義》:迎接慾望,相信「慾望皆能改變」是一種批判政治
迎接慾望有可能會帶來的出乎預料的驚喜。
評論|
喬瑟芬:台北市長選戰陳時中遇社群亂流,凸顯民進黨哪些問題?
民進黨的台北市長選戰打到現在為止,除陳時中「人設」不斷被攻擊、減分,公眾也開始對頻繁的政治迷因操作感到審美疲乏。
評論|
中國認同在台灣還有市場嗎?都是「台獨教育」惹的禍?
中國認同在台灣,真的還有市場嗎?如果有,是誰還抱持中國認同?
評論|
亞歷山大·杜金對普京有多大影響力?:歐亞主義、俄羅斯帝國與「歷史的脈搏」
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人,恰恰就是那些能給從來不讀書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評論|
伊朗庫爾德女權活動家:大家一直預言,下一場一定是女性革命
「和過往相比,政府更弱了,他們腐敗、沒錢,也逐漸喪失了民心和信任。」
評論|
鄧聿文: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何時才能終結?
預測動態清零何時終止是困難的,但是以下三種狀況如果發生,大概率意味着動態清零政策會被逐漸放棄。
評論|
另類視角分析: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寡頭對國家政治與經濟的操控
蘇聯解體後長達三十年的時間內,烏克蘭的寡頭如何產生?又對烏克蘭的經濟與政治、甚至當下的形勢有著什麼樣影響?
評論|
伊朗頭巾女孩之死:警治,追殺,手術,以及伊朗街頭的怒火
伊朗人對於變革的渴求甚至都已經不是此刻才湧現,而是在多年來的歷次抗爭之中不斷累加。
評論|
單信瑜:台灣地震防災之進化——「營運持續」能力為何重要?
營運持續概念指的是,在事前評估災害發生的風險,設想好災害發生的情境,並且為了營運中斷和恢復做好「實質」的準備。
評論|
香港「活化」煽動罪:是否正當的本質,在於如何看待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
後運動時代,本港至少已有13人就煽動罪認罪或被定罪,另有至少43人以此罪被捕。
評論|
林宗弘:921地震23週年——災害頻仍的台灣,如何成為韌性之島?
921震災帶來的啟示是,國家能力與公民社會參與,有助於災後發揮制度韌性,這是民主制度的優勢。
1
...
42
43
44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