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戰爭
普京安排勝選:媒體估出實際得票率,有民衆響應「排隊抗議」|Whatsnew
最終結果揭曉後,讓人驚訝的與其說是普京的壓倒性勝利,毋寧說是指標的超額完成。
評論|
專訪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索博列夫:烏克蘭的戰時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烏克蘭的經濟出現了全方位的斷崖式下降,GDP暴跌29%。但戰爭進入第二年之後,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柏林影展爆爭議:呼籲加沙停火是「反猶」?當死亡威脅、消失的貼文隨之而來
派對正要落幕,卻是獵巫展開之時,柏林影展還能繼續作為「自由世界之窗」嗎?
評論|
戰爭與和平:女性被錨定在非戰上,而不是反戰上|端對談
對於非正義戰爭的發生,「我們都是異議者」。
評論|
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
揠苗助長的誘惑,無論對政治領導者、其核心幕僚、還是專案的主持執行者來說都難以抗拒。
蘇哈托「復活」和伊姆蘭汗「出獄」:2024成「AI大選」元年|Whatsnew
AI 技術也為反建制運動注入新的能量,而各國對 AI 介選尚未做好準備
評論|
俄烏戰爭兩週年,遇到困境的烏克蘭未來還能採用什麼戰略?
逐一拆分俄烏戰爭目前膠著的各個面向,並對烏克蘭與西方接下來可能的戰略和設想做出猜測。
評論|
專訪烏克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特維丘克:無法實現正義的和平是不會長久的
「如果國際社會開始對俄烏戰爭感到無聊,那正是改變的契機。」
烏戰被動、特朗普或「回爐」,歐洲如何在慕尼黑討論防衛自主?|Whatsnew
本屆慕安會的主題是「雙輸?」——指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相對收益和損失,從而陷入零和博弈的惡性循環。
軍援受阻,東線要塞淪陷:烏克蘭如何臨陣換帥?|Whatsnew
烏克蘭社會和軍人對扎盧日內的極度信任包含了不少非理性乃至神話性元素。然而作戰士氣本身也不能完全用理性來解釋。
普京最大對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因病」死於獄中|Whatsnew
《衛報》指納瓦尼的死亡可以被視作普京刻意安排的「政治暗殺」。
資深主持轉發「人權觀察」被炒,以哈戰爭引澳洲新聞業震盪|Whatsnew
相比先前的中東衝突,新社交媒體讓年輕世代越過傳統新聞機構,直接通過加沙當地平民和記者的帳號獲得資訊。
1
...
10
11
12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