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社會
中國名校留學率腰斬:保研和出國,他們為何選擇前者?
母親有時會說起當年對美國的嚮往,每次聽到時林羽都覺得陌生而遙遠,「身邊有這種『美國夢』的人越來越少了。」
一念十年:台灣20世代的太陽花記憶,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容易被煽動?」
評論|
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罷工潮:經濟下行時,中國工人的行動與困境
2023年的罷工潮相比2016年,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無論是資方策略、工人行動、還是政府態度都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評論|
金廈快艇事件,北京的「切糕困境」和對台政策的轉向可能
如若在未來習時代的中國不能或無法突破「切糕困境」那麼,「統一」的目標大概率會變的愈發幻滅。
法國墮胎權入憲,波蘭新政府難撼墮胎禁令|Whatsnew
並不是所有歐盟國家都如法國那般,在保障婦女墮胎權上已經形成廣泛的共識。
從經濟脫鉤到學術脫鉤——中國研究者們還能回到中國嗎?
這不是一個外國人類學者可以輕易走進黨校做研究的時代了,現在的關鍵詞是「脫鉤」。越是這樣的年頭,在地的觀察就越稀缺。
評論|
白人Tradwife回潮:主動選擇做家庭主婦,像1959年那樣順從
她們的回應是:女權主義者無權指責我們的自由選擇。
評論|
專訪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索博列夫:烏克蘭的戰時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烏克蘭的經濟出現了全方位的斷崖式下降,GDP暴跌29%。但戰爭進入第二年之後,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南韓醫生罷工:政府強硬、實習醫生憤怒、資源不均或為關鍵|Whatsnew
罷工者多為住院及實習醫生,指壓榨是罷工主因;但他們忍受過勞與高壓,也是期待高額回報。
MH370失蹤十年,國際合作不復往日,家屬未放棄,大馬將重啟搜索|Whatsnew
十年的時間改變的不只是中國與世界的外交關係,也有中國的出境游與航空業的要求。
【奥斯卡2024】技術讓人焦慮,電影還能存在多久?|華語影評人駐場聯評
技術總是會沿著現有的不平等創造新的社會現實,那麼電影的位置在哪?
今年盛事特別多:港府力推盛事經濟,能重振香港品牌嗎?
「(香港)跟內地的城市有什麼不同? 如果沒有什麼不同,他沒必要來香港的。」
1
...
58
59
60
...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