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社會
評論|
葉靜倫:花蓮大震之後,鉅額捐款如何成為捐款人想要的樣子?
錢花不完、很難花,甚至亂花,真的只是捐款專戶可信度的問題嗎?
是誰先討厭孩子?墊底的生育率,與拒絕生育的韓國女性
如果生了孩子就會成為「媽蟲」,誰會想生?
誰在為中國經濟下行買單?|端聞 Podcast
買房者、投資者、打工者,以及體制人士,他們一個個都成了在中國經濟中「高位站崗」的人。
「說薪資時是學生,談工作時是醫生」,規培生的「學徒」困境
學醫的理由很簡單,「覺得穩定、前景好。」但現實令他失望,甚至屈辱。規培不到兩年,鄭旭對醫生這一職業的幻想全然破滅。
23條後首個香港國安教育日,孩童在嘉年華氣氛中高喊國安口號
夏寶龍指,香港由治及興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參與市民說,每個公民都有責任維護香港的安全,但「安全的內容,我未參透」。
福建制定新婦女權益保障條例,「財產查詢權」引部分男性反彈|Whatsnew
《條例》還罕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擔任正職領導」。
大甲媽祖遶境過百萬人同行,政治爭議無礙「信仰嘉年華」|Whatsnew
「神明政治」和信仰活動本身仍有距離,亦多複雜之處。
九龍城泰國潑水節:水槍射警事件後,城南道上沒有了潑水派對
「政府作主。我們沒有意見,搬就搬吧,不能反對,唯有繼續賣東西。」
盧文端發文引爭議,宣稱香港垃圾徵費由「激進反對派」提出 | Whatsnew
關於垃圾徵費前後矛盾的立場,反映後23條立法時代建制派的新風向。
影像:在加沙人道主義災難中,全球穆斯林度過齋月|Whatsnew
在齋月剛開始的時刻,加沙地帶在戰爭中累積的死亡人數就已經達到了超過3萬。
美國治安真的壞透了嗎?7張圖看美國犯罪問題
犯罪率節節下降,民眾卻覺得愈來愈不安全。「體感犯罪」是哪裡來的?
馬習北京再會:習未談及一國兩制,馬「口誤」 提中華民國
在國族認同、階段性政治目標,以及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等面向,馬英九與習近平的發言呈現高度共識。
1
...
54
55
56
...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