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社會運動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美國小說》:比美國現實更荒誕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之後,關於種族和種族呈現的社會辯論讓人不舒服,但它需要存在並且進行下去。
2019年立會佔領案:藝人王宗堯等12人最高被判監逾6年|Whatsnew
判刑時,距離2019年衝擊立法會已經過去4年。
一念十年:台灣20世代的太陽花記憶,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容易被煽動?」
評論|
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罷工潮:經濟下行時,中國工人的行動與困境
2023年的罷工潮相比2016年,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無論是資方策略、工人行動、還是政府態度都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無論好壞,都構成現在的我」:五位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的十年轉瞬
「318是超出當時社會的事,它是社會運動,也不只是社會運動。」
歐洲農民抗議愈演愈烈,極右翼合流引發擔憂|Whatsnew
阻止來自烏克蘭等地的低價農產品流入歐洲也是這輪歐洲農民抗議的訴求之一。
從二二八到三一八:楊翠、魏揚對談台灣青年的百年反抗
從二二八到三一八佔領國會運動,這幾個世代的年輕學子發起行動,為的都是爭取民主、奪回台灣人的主體性。
評論|
善與「中立」的最後鬥士:納瓦利內的政治抗爭與俄羅斯反對派的未來
納瓦利內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重新激發俄羅斯民衆對政治的熱情,撼動「犬儒多數」對俄羅斯社會的統攝。
普京最大對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因病」死於獄中|Whatsnew
《衛報》指納瓦尼的死亡可以被視作普京刻意安排的「政治暗殺」。
止暴制亂的後遺症:大檢控數據,解讀反修例示威者的命運
「進一步將法律與法庭武器化,就能止暴制亂?還是要偃旗息鼓,以應付更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
評論|
中國女權與世界接軌的三十年:在絕境中不斷出圈,行動者的變與不變|端對談
「歸根結底還是一種賦權,我們依然要去思考:要把話筒給誰?」
緬抵抗軍控制果敢全境,民族團結政府示好北京支持「一個中國」|Whatsnew
民族團結政府的外交部長欣瑪昂表示,首次公開發布對華外交政策是為了反擊軍政府的抹黑。
1
...
9
10
11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