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港珠澳大橋調查:三城殊途 同歸一橋?
耗資過千億、料花費8年時間——港珠澳大橋試圖連接起兩個特區和一個內地城市,但三地反應不一,建橋一波三折。這巨型基建工程落成以後,三地是融合還是扭合?
評論|
中美峰會之後,可能到來的新冷戰
習近平在美逗留的整整一週里,與奧巴馬的接觸僅僅只有一次晚宴和一天的會談。中美峰會最終並沒有取得什麼令人驚豔的成果。雙方的分歧卻在峰會前後、記者會上顯露無疑。
評論|
李敏剛:意志的博弈
不少人覺得,非暴力公民抗命作為抗爭策略,已經證明無效。我卻以為不必這麼快就下這個結論。
評論|
吳戈:習近平訪美,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成果」
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成果」之間,中美關係危機依舊,而其要害仍在於:究竟如何對待美國,中國已人格分裂。
評論|
邵家臻:在陰溝裏仰望星空──關於社區公民約章
撐傘之後,香港該往何處去,真是個大哉問。
評論|
陳一新:奧習會中的交換與無法交換
奧習會達成的第一類協議是在交換關係的基礎下達成,第二類是說易行難無法交換,最後一類則各說各話。
評論|
馮媛:主持全球婦女峰會 習近平會承諾什麼?
2002年以來,中共最高決策層建立集體學習制度,已經有上百名專家學者先後為政治局常委講課至少近百次,但無一次涉及性別平等相關內容。
端專訪:駱家輝談習近平訪美
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接受端傳媒專訪,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看點,及卸任後的個人生活。
他們在中美國宴之外
由於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正處於低潮期。
習近平訪美前夕 中美商業間諜疑雲再起
「假設中國個人和公司竊取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就如盜取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卜睿哲說。
評論|
練乙錚:暴力邊緣論──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
評論|
陳健民:革命的誘惑
和平非暴力不單是爭取民眾支持、令抗爭主流化的手段,更是贏取部分軍方/警察領袖的同情、造成建制內鬨的不二法門。
1
...
406
407
408
...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