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影視
《隱入塵煙》影評:凝視窮人的苦忍,但誰說我們有窮人?
一以貫之的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注目,是進入李睿珺電影世界的切口,也是產生爭議與值得辨析之處。
後疫情電影工業,能重拾昔日的怪力亂神嗎?——《失衡凶間》訪談
坊間似乎也多了一種自己人撐自己人,以真金白銀支持本土電影的使命感,電影工業可以乘著這種使命感向好發展嗎?
戲內戲外的菲律賓跨代歷史招魂:專訪《五月之祭》導演邁克迪里安
馬可斯家族回歸,但七十五歲的迪里安不打算move on。
哀悼電影大師高達:當反叛與不妥協,離世俗觀眾越來越遙遠?
或許高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一旦開了門,就會讓自己走進了好萊塢式敘事的窠臼⋯⋯
吳晟《他還年輕》:在書桌與街頭之間擺盪的社會型詩人
「我回到書桌,是為了再走上街頭。」
《明日戰記》是好電影嗎?賣慘宣傳,港產片「小粉紅」,與高票房之外
人緣好,心腸好,電影一定拍得好?若古天樂願意轉移哪怕一點資金去處理電影本身的簡陋,贏得的掌聲將不只因人好心善。
漫威剝削風暴:電影特效從業者為何收入微薄到連牙膏也買不起?
漫威之所以寧願拍實景時犯錯、到特效後期再修改,就是因特效人員更便宜、沒有工會嚴格工時要求,因此可以更無風險,放心壓榨。
紀錄片《命運之輪》,揭開蒙古的自殺潮之謎
是貧窮還是身份的斷裂導致了蒙古的自殺潮?導演諾敏·拉瓦蘇仁完全不用旁白地去尋找答案。
分屍案製造的失樂園:謝升竑與他記錄的台北草原自治之毀滅
「他的哭泣是因他看到自己過去是很冷血的,當時他們並不在乎一個生命的消失⋯⋯」
《七人樂隊》:我城歷史怎麼講,香港導演夢之隊這一次也力不從心嗎?
這是七名香港導演巨頭的集大成之作,還是只是一部中氣不足的純懷舊作品?
在香港默默爆肝的動畫師們:港產動畫還是只有20年前的「麥兜」嗎?
香港動畫史上曾有唯一曙光時刻,卻因計算失誤一閃即逝,此後,動畫人才四散,直到今年再次成為大眾熱話⋯⋯
朴贊郁《分手的決心》:土崩瓦解時的愛,不是蛇蠍美人,而是王佳芝
為了那些體驗過失去某人或不得不放手的人,也為了那些了解微妙浪漫關係、和難以定義的情感經驗的人⋯⋯
1
...
24
25
26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