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法律
蘋果案黎智英首日作供,回應控方「國際聯繫圖」|Whatsnew
港府發聲明譴責有所謂的「黎智英海外國際法律團隊」發出虛假信息,抹黑香港司法制度和審訊。
評論|
宣告違憲之後,台灣國會改革的未竟之業與朝野對抗的政治僵局
在台灣民主化轉型的過程中,還有「國會改革」這一塊拼圖尚未完成,其故障和失能更可能導致民主的故障與危機。
台灣憲法法庭就「國會改革法案」判決,核心爭議條文均違憲|Whatsnew
憲法法庭認定立法程序尚不抵觸憲法,但「專案調查小組」、《刑法》「藐視國會罪」等均違憲失效。
台灣憲法訴訟法修法爭議,防少數判決或「癱瘓憲法法庭」?|Whatsnew
據翁曉玲提案版本,現任8名大法官,在立法院完成新任大法官人事審查前,將無法進行任何言詞辯論、判決。
評論|
台灣憲法法庭為何要求死刑一致決?能根除「恣意」問題嗎?
從過往十餘年的生死之辯案件的量刑實證研究結果來看,很難說恣意的問題不存在。
一人亡、一人囚——通州街露宿者遭警屈毒案,邊緣人獲得的微弱公義
「有沒有意義是很抽象的,裁決總算是還了一些公道。」
9月香港法庭:立場案判刑;721 非白衣人案結案陳詞等|Whatsnew
許智峯被批出「不開始令」;城大博士生向女子潑灑混有精液的液體判罰款;通訊局對《頭條新聞》警告需撤銷;通州街公園露宿者案
評論|
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的碰撞:柯文哲案中,檢方的「自清」困境
「偵查不公開原則」以及媒體倫理究竟能否貫徹,背後牽扯的是複雜的新聞業與公部門文化的拉扯與共生。
台灣憲法法庭判決死刑部分合憲,但限縮適用走出艱難一步|Whatsnew
17條判決主文大幅提高死刑判決的門檻,墊高的判決門檻無疑達成「實質廢死」。
同性伴侶替代框架未定案,香港性/別小眾:婚姻和伴侶法 why not both?
香港同志組織提倡「伴侶法」,為何社會需要婚姻以外的選擇?
47人案最後9人求情完畢,何桂藍沒有求情|Whatsnew
《國安法》最大案——民主派47人被控「串謀國家顛覆政權」案,所有被告完成求情,將再另行通知宣判日期。
8月香港法庭:立場新聞煽動罪成;快必煽動案終院批出上訴許可等|Whatsnew
7.21案一白衣人上訴得直;反恐首案6被告罪名不成立;初選47人案繼續求情;流水式集會案終極上訴失敗;侮辱國歌案罪成
1
2
3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