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人權
北捷潛水夫症工傷者終獲賠償,仍持續面對生活難題|Whatsnew
週期性疼痛、高昂的治療費用以及健保的不確定性,仍然是他們須持續面臨的問題。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勝利,但亦有重要訴求未能實現|Whatsnew
投票期間工人們仍然爭論不斷。新合同在工人中的投票通過率也並不算高。
「反猶主義」標籤在德國:失靈的民主和自我中心式的歷史愧疚
德國現有的輿論環境之下,任何對於以色列國的批評,都可能會被解讀為是對猶太人的攻擊和敵意,被貼上反猶主義的標籤繼而被禁止。
評論|
加沙戰爭的漫長陰影:以色列的戰略困境與戰後加沙的重建難題
以色列尋找安全夥伴的可行性渺茫,繼續單方面撤退不可接受的前景下,對加沙的重新佔領成為戰後最可能的情況。
香港同運會落幕之後:中港台參賽者的遺憾、矛盾、與「共融」
以國安之名的反對聲、轉趨低調的政府態度,活動落入尷尬境地。「只能說,時間點沒站在香港這裏。」
國境之間:「春天革命」與泰緬邊界上的緬甸流亡者
在邊境上,緬甸發生的國家暴力總是以一種缺席的方式在場,幾乎每個人的處境都與它相關。
馬遠布農族要求台大返還盜掘遺骨,校長拒出面,警方阻攔族人抗議|Whatsnew
這起事件源於63年前的台大學術單位對原住民遺骨的偷盜行徑。
評論|
鄰居開戰、同態復仇:殺戮之後,仇恨如何跨越代際
一旦情緒的力量被不良的政治勢力劫持,試圖講理的異議者便會遭到打壓放逐,進而摧毀和平。
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
比起滿街飄揚的以色列六芒星旗幟,「不應忘記烏克蘭」的標題顯得黯然失色。
評論|
澳洲原住民小史:公投失利背後,是哪些血淚債與憤慨?
許多幸存的原住民已經被同化,並且仍舊遭受種族歧視,經濟和政治地位都很低。
香港同運會爭議聲中舉行,葉劉淑儀致詞:創造歷史、呈現多元包容|Whatsnew
第11屆同志運動會「同樂運動會」於11月4日假香港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開幕,這亦是同運會首次在亞洲及拉丁美洲舉辦...
葉劉淑儀隔空交鋒何君堯等反同人士,香港同樂會在爭議中開幕|Whatsnew
何君堯等議員和一群社會人士稱香港同樂會威脅國家安全,活動大使則建議其到場參與感受。
1
...
12
13
14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