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文化現象
評論|
每個嗑真人CP的人,都希望在工業糖精裏尋找真心
沒有所謂「主流」的嗑法,是多元的。
評論|
從耽美到男男CP,女性書寫和消費的高山低谷
這種探索是多元和複雜的,不是說就是一種覺醒和進步的樣板。
你可以畫給我們最好的火腿嗎?疫情下,全球藝術和博物館界的一場暗中革命
明明居家防疫,你卻可以跟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討論午餐,坐在第一排細閱表演者一顰一笑,再把身邊的防疫標語捐給奧地利博物館⋯⋯
端開麥:張開耳朵,我們去了解世界的荒唐
我們忐忑地,認真地,在此發出聲音。
你想躺平就躺平?大國崛起時,這一波另類零星價值觀的小浪
短暫的躺平表態,可能只是在人到三十,重歸到主流價值之前的一次狂歡,以至自嘲。因為社會時時刻在提醒你:不是你喜歡躺就躺的。
評論|
當飯圈與意識形態「合謀」:出軌藝人能飾演毛澤東嗎?
粉絲眼中,「正能量」類似於一個存錢罐,偶像們參與的意識形態工作就像一枚枚硬幣,萬一出現負面輿情就可以倒出來為他「贖命」。
首代中國虛擬偶像,和她的「續命」人
粉絲賦予虛擬歌姬形象、聲線、性格、命運,甚至價值觀,然後為此選擇愛恨,並爭吵不休。
2021年的香港人怎樣笑:Mirror 同 Error,緣何在崩壞時代迷狂全港?
流行文化未死,香港不死。崩壞的社會產出一部成功的娛樂節目?其實《自肥》的成功,正源於我們過去兩年來的「失敗」。
娛樂觀察:鄭爽引發「陰陽合同」爆雷,炸向何處?
「陰陽合同」是限薪令的備用方案,而演員的薪酬證明行業價值的標準早已回不去了。
一沉百踩,借屍還魂,香港人都在看的《試當真》開啟港式娛樂新時代?
反修例已過,疫情未了,娛樂業本已衰退的香港,突又掀起聲勢浩大的新娛樂時代?但這一次,連什麼叫「娛樂圈」也已完全變化⋯⋯
明哥、阿詩、MLA:香港違禁歌手,和他們的中國粉絲
「以後應該也很難了。時代不會那麼快就好轉的。沒有看到一點點希望。」
三指禮的「作者」是誰?社媒時代,大眾文化提供的革命裝備包
但緊接著三指禮突然被政府宣佈禁止,人們開始因此被捕時,那個「興奮感」瞬間破滅⋯⋯
1
...
16
17
18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