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犯罪
TikTok橫掃歐洲——「最嚴個資法」GDPR怎樣審視中國互聯網巨頭?
兒童安全官司、直播打賞亂象、數據跨國傳輸隱憂⋯⋯TikTok在歐洲,一面衝破上億用戶、一面被縝密審視。
評論|
多起隨機傷人事件後,網絡迷因「張獻忠」為何被全網封殺?
「張獻忠」三個字與王朝的敗亡直接相關,將自殺式襲擊者稱為「張獻忠」因此也就變成了一種藴含政治意味的隱喻。
緬甸的戰火為何停不下來?五本書告訴你獨一無二的「緬甸模式」
海洋,流浪,恐懼,改革,仇恨⋯⋯緬甸今日的血與砲火,就彷彿歷史重演。
自述:從加州到德州,從中國到美國,我感受到的那些歧視
我在美國感受到的種族歧視由隱性變成了顯性,甚至上升到人身安危的程度。在大國對抗的時代背景之下自證無辜,有時是徒勞的努力。
評論|
劉文:停止亞裔仇恨——尋求美國主流支持的無奈控訴下,亞裔正義到底是什麼?
當下「停止亞裔仇恨」的動員,大多強調亞裔長期受到美國社會的忽視。這有什麼問題?
亞特蘭大槍擊案:亞裔的憤怒之聲如何改變美媒的報導風向?
讓遇害者在美國歷史上產生長久的迴響。
一場校園暴力後,一位母親的漫漫維權路
李小明偷偷在鉛筆盒裏放了小刀,他告訴母親:「如果有人再欺負我,我就殺了他。」
數據保衞戰:GDPR的三年之癢
罰單與投資、數據與國界、隱私與擾民⋯⋯實施近三年,GDPR的跨境「數據監管江湖」。
評論|
美國毒品「合法化」的背後,半個世紀「毒品戰爭」的失敗史?
因毒品犯罪而服刑的人數增長與時長增加並未造成吸毒率下降,這意味着毒品戰爭針對吸毒人員嚴厲的量刑機制沒有減少毒品的需求。
故土上的異鄉人:華人種下的大麻田,毀了印地安原住民的家
在新墨西哥州的印地安保留地上,野心家設計的大麻騙局吸引了上千華人投資務工。兩個脆弱的社群開始仇恨彼此,摩擦上升至械鬥。
《無聲》柯貞年專訪:戳開傷口是一個有點複雜的過程
「邪惡還是持續存在,但是值得我們努力。」
評論|
陳柏謙:抄襲事件與台灣高等教育的「市場法則」
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臻論文抄襲事件,僅是凸顯出台灣高等教育體系內許多學校的在職碩專班多年來一直存在、卻心照不宣的某種公開秘密。
1
...
12
13
1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