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海關係
【讀端給你聽】離開過的他們,今天會留下嗎?重訪97紀錄片中的香港人
「我沒有想到,最後全部人都回來了。」九七前,導演游靜訪問了8個離開香港或剛剛回流的人,20年後,我們回訪了他們。
解謎「九二共識」 想像民共交流
北京的思維出現轉變?習近平對民共交往其實不是鐵板一塊?「馬習會」所流露出的訊息,其實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沉澱與觀察。
評論|
施懿倫:「馬習會」與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
在帝國強權與台灣人民之間,蔡英文「英派革新」的最後一哩路究竟要通往何方?但願不只是勝選那一邊。
評論|
陳一新:美國又如何看待馬習會?
只要朱立倫能在馬習會的基礎上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他的訪美之行不無可能贏得華府較多支持。
外國人怎麼聊習馬會 :一個「萬福瑪利亞傳球」
這種莽撞的傳球往往不能扭轉敗局,因為球常常會落在雙方球員中間,接球相當困難。然而不能否定偶爾也有傳球成功的機會。
「習馬會」馬英九閉門會談內容全文
根據台灣官方公布全文,馬英九向習近平當面提到「中華民國」1次、「憲法」2次、「一中各表」1次。
大陸人如何看習馬會:「反正台灣又收不回來」
台灣問題一直被中國大陸網友稱作「中國人民的G點」,他們又怎麼看「習馬會」?
評論|
郭正亮:民進黨面對馬習會的兩難
民進黨終究仍需就「如何維持兩岸現狀」提出可行之道,進而提出如何使「蔡習會」成為可能,才能凸顯不亞於國民黨的兩岸執政能力。
馬習會外,被消音的抗議者
「馬英九並不代表我!」抗議聲響徹凱達格蘭大道……
脫離國共框架,馬習會把「中華民國」送入豪賭
「馬習會」第一次超越國共「黨對黨」框架建立元首會機制,但馬英九卻沒有讓98年汪辜會就已提出的「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進入這一機制,這無異於開啟了一場豪賭。
評論|
李丁讚:從馬習會看中國的全球戰略
很明顯,這是習近平為了突破美國的包圍所進行的努力。對台灣來説,如何在大國的角力之下求生存,可能才是未來與中國會談的重點所在。
評論|
詹順貴: 馬習會所帶出台灣憲法的困境
台灣憲政與人民的困境,也可以是契機。民進黨不如提出明年如可順利上台執政,將如何徹底檢討修改現行憲政體制?
1
...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