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香港
以獨立在地報導,從宏觀議題到具體生活,記述香港本土社會變遷。
評論|
黃偉豪:特首選舉的虛幻──如何製造香港人有影響力的錯覺
真正應該警惕的,是特首選舉本身會否在「控制假象」的影響下,被香港人慢慢接受,減低他們對現有制度缺點的警覺性。
評論|
葉健民:泛民選委,這一票是你的嗎?
近日泛民對林鄭那種咬牙切齒的全面攻擊,誓言把她置諸死地的狠勁,確實令人側目……
評論|
鍾劍華:民主派選委,請停止繼續追逐自己的尾巴
如果香港民主運動不能走出永遠只追求在一時間打倒對手的迷思,不看長遠戰略部署,這才是在不斷消耗民主運動的㡳氣。
從廟街少爺到特首參選人,胡國興:香港現時最缺希望
這位香港法官退休兩日後公布參選,宣稱要在71歲高齡繼續追尋社會公義的路,而這條路的起點,竟是香港最龍蛇混雜的廟街。
林鄭選委支持度遠勝曾俊華?學者:這是假象
曾俊華的競選團隊「平民化」,林鄭月娥則獲選委群星拱照,但到底誰來了?誰又沒有來?二人選委支持度懸殊,選舉是否大局已定?
不當車衣工,不要快節奏,獨立記者這樣自救
香港傳媒急速轉型,兩個香港記者嘗試獨立操作,自寫自賣自運營,「將整個產業運作濃縮在自己身上」。
評論|
區諾軒 :進步陣營不應在特首選舉失焦
長毛選特首也好,鄭經翰選特首也好,坊間的冷處理,根本源於很多自命進步者日夜扣別人造王的帽子。
學者:審查陰影下,港大讓人安心工作的幻想破滅
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辭職背後,另一名已決定離開港大的外國學者說:「現時有種氛圍,覺得香港沒有未來了,因此有議價能力的人,都考慮善價而沽。」
評論|
李芄紫:丁屋確屬新界傳統權益,解決出路不在否定丁權
現時主要特首參選人為了爭取鄉事派選委支持,又害怕損失民意,對丁權存廢都採取迴避態度。
評論|
劉細良:政治領袖的匱乏──搖擺在專業政客與官僚之間
在殖民地體制下,劉兆佳指香港政治領袖貧乏,2017回歸已經廿年,這個說法仍然正確,只是背後成因有別。
香港 vs 台北:設一個熟食夜市到底有多難?
在香港,搞一個臨時的熟食墟困難重重,政府「沒政策、沒援助」,但台北經驗卻鼓勵攤販自治:「做得好的話,攤販能養家活兒,也能讓特色留下來。」
腸粉大皇曾啟新:小販無路可逃,60歲苦撐小店
走鬼走到無路可走,他嘗試開鋪創業,希望以一門手藝謀生,但在香港這城市,他遲來的創業夢會成功嗎?
1
...
168
169
170
...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