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界近日爆出多宗醜聞,有中國內地補習社和學校聲稱與香港學校合辦課程,可助學生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涉及「借殼辦學」、「影子學籍」,以及內地學生在香港「爭學位」等問題。
率先被揭發涉嫌違規的是深圳補習社「摘星教育」。據《明報》報道,摘星聲稱與長沙灣私校崇正中學合辦 DSE 課程 —— 摘星在社交平台招生,聲稱對象是下學年讀中四、中五或同等學歷的「港籍學生」,特別是「盼通過 DSE 升讀香港或海外高校者」。
摘星廣告標榜「崇正中學學籍保障,摘星 DSE 獨家備考體系」,稱學生可獲崇正提供的「正規學籍」和校舍,摘星提供的 DSE 課程教學、教材及升學輔導,學生升至中六可以「學校考生」身份報考 DSE,學費連捐款為每年16萬至19萬元。廣告還稱,主辦方會與香港酒店合作提供住宿,報讀者每月額外支付1萬元,可於「朝八晚八」時段獲安排上課及課後託管。此外,報讀者須於8月17日在深圳參加線下入學測試,考試費為700元。
《香港01》提到,教育局資料顯示崇正中學獲批收取中四至中六 DSE 課程的學費為28840元至32800元,即摘星「香港校區」的學費比教育局批准崇正收取的至少貴5倍。
《明報》記者通過微信向摘星查詢,其中一名教師稱上述課程「合規」,稱「我們(摘星)和崇正合作辦學」,但當記者追問摘星是否在港享有辦學資格,則未有回應。《明報》多次聯絡崇正,但未獲回覆。
香港教育局回覆《明報》,確認崇正中學是註冊學校,獲批開辦 DSE 和個別非本地正規課程,但局方沒有收過該校的改名申請。至於摘星,局方證實其非香港註冊學校,也沒有收到摘星於崇正辦學或開辦課程的申請,正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官方收緊以本地生名義入大學資格,中港合辦DSE課程湧現
另一宗醜聞圍繞私校一諾中學。港府新聞處於7月25日發出新聞稿,祝賀5位「香港學生」在第55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奪得佳績,其中一位金牌得主是就讀「一諾中學(九龍塘)」的傅思敏。
然而,深圳高級中學同日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祝賀就讀該校高中一年級的傅思敏贏得國際物理奧林匹克金牌。深高於28日再發長稿,稱傅比賽後長途飛行,「在歸國當日直奔深高,只為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喜,向培育自己的師長道一聲感謝」。祝賀文引發外界質疑傅思敏實際上在該校就讀,但在一諾「掛學籍」。根據香港教育局規定,日校學生不可同時在兩間學校擁有學籍。
網絡媒體《集誌社》展開調查,發現一諾也涉嫌與中國內地教育機構瀚海國際教育合辦課程。瀚海曾在抖音上宣傳,聲稱可協助「香港非永居身分學生」大部份時間在深圳上課,最後一年赴港學習,然後在港參加英國高考(A-Level),以香港本地生配額申請大學。廣告表明,課程適合「優才計劃」受養人學生。不過,教育局7月底修訂專上資助課程資格,訂明持受養人簽證入境的學生必須居港滿兩年才符合「本地生」定義,並由此獲取資助學額,目的正是要杜絕「優才計劃」子女借赴港考試完成移民。

調查還發現,一諾此前租用九龍塘達之路一個校舍,但因拖欠租金三個月,今年6月底已被該址第一手租戶立德書院終止轉租合約。立德在校舍門外張貼告示,指一諾在未經教育局批准下向家長收取20萬元費用,立德已通過律師行向家長發信,澄清相關行為皆與立德無關,建議家長向當局求助。
《集誌社》向一諾校長祁文迪查詢,祁否認傅思敏「掛學籍」,指傅是「雙非」港人,曾於深圳讀書,去年3月轉校至一諾,但長期請假方便準備和參加比賽。記者問到傅有否在香港上學,祁承認「少少,唔多(不多)」。不過,報道引述深高的老師稱,不知道傅有轉學。
另外,祁對《集誌社》宣稱與內地合辦課程沒有違規,但承認「宣傳可能有些問題」,近日聽聞摘星被揭「借殼辦學」後也決定暫緩開辦課程。祁又稱是按「國際學校慣例」向家長收取20萬元「建校費」,九龍塘校舍被終止租約後,正向教育局申請紅磡新校址。
不過,教育局回覆傳媒查詢,證實由於一諾管理和財政「不令人滿意」,局方決定拒絕該校的註冊申請,也不會延展一諾於今年9月底屆滿的臨時註冊,而且早於7月底通知該校有關決定。局方還證實,至今未收到一諾申請紅磡新校址,至於一諾在未獲得教育局批准註冊之下向家長收取費用,局方已責成一諾儘快退款。
事件引發中港融合下爭學位等爭議
《明報》引述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席主席黎子傑稱,摘星涉「借殼辦學」的事件「離譜」,教育局有必要加強審批內地機構來港辦學。他指出,近年聽聞有香港中學向內地補習社售賣學籍,讓內地生以該校學生身分報考 DSE,做法對香港學生構成不公,建議局方提高學校考生的資格門檻,加入居港規定。
不過,聖士提反堂中學校長麥偉麟對《明報》表示,家長懂得分辨哪些學校可靠,而香港教育除了助學生應試,還提供生涯規劃、全人發展,補習學校較難做到,因此不擔心這類課程威脅本地學校招生。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8月初以來則在 Facebook 接連發文評論人口政策,從港府近期採取措施杜絕「考試移民」、自己當年特首任內處理「雙非嬰」,談到「摘星事件」、雙非學生學額問題等。
就教育局新政策規定「高才」子女申請大專資助必須居港滿兩年,梁振英評價此為「德政」。他指出,內地教育和考試壓力大,香港 DSE 和身份證受歡迎,因此出現形形式式想從內地人身上掏錢的旁門左道。他強調,香港和內地融合發展的方向是對的,但由於香港小、內地大,香港不能對內地中門大開,必須要設計好閥門。
談到「摘星事件」,梁振英指內地教育仲介的原動力無非是金錢,「家長願意付錢,就出現仲介和形形式式以至旁門左道的『顧問』」。他強調,香港招收內地合資格中小學生,填補本地生源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在政策和執行上要做得精細,學校也要為協助內地學生適應做好準備。
“瀚海曾在抖音上宣傳,聲稱可協助「香港非永居身分學生」大部份時間在深圳上課,最後一年赴港學習,然後在港報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A-Level),以香港本地生配額申請大學。”
文中的A-Level应该指的是英國的A-Level,香港的高級程度會考已經在2013年完結,而且不論是集誌社的報導還是瀚海的抖音宣傳都不是這個意思。端傳媒現在沒有香港的採編人員了嗎?很難想像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感謝讀者提醒,內文已作出更正。